內地片里少有的攻擊性極強,攻擊范圍極大的片子。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真的能判斷好壞的人呢,無非都是被那些權威,被那些獎項,被那些噱頭牽著鼻子走。豆瓣的兩次出現,獎項的頒布,前半段確實感覺攻擊力實足。但是感覺后半段醒了之后有點太壓著了,更像在為一個悲情的文學愛好者做他的人生史書,缺乏前半段那種極端的譏諷,唯有女同學的那個角色還在制造這種諷刺,說三毛自殺那段真是爆笑。而后各種驢頭不對馬嘴的對話也充滿了諷刺。但他爸去追尋夢想的內容有點過多了我覺得。
很喜歡的兩個細節,一是兒子被演示牛頓定律的籃球砸流鼻血,爸爸用冰袋給兒子演示放手和用力推被冰袋一下一下砸中鼻子的那一幕,金黃的光線映在窗格上,于和偉老師那疲憊、無奈、認命了的溫柔,于和偉老師那偉大的挺直的高鼻梁被冰袋一下下直愣愣砸,兒子叫爸爸去當物理老師,這么執著于文學的語文老師也只是溫柔地回答“好,我考慮考慮”。那一刻我就開始閃爍淚光,因為即使考到年級第一,我媽仍然會拿家長會上作為唯一的學生代表去給家長們發成績單我舉止不夠大方來好一頓說,完美主義是沒有表揚認可和溫柔的

首先這部片子整體完成度很高,很多地方都能深深引起共鳴,很多細微之處都引人深思,扣掉的一星在最后的結局,感覺是導演為了過審或者刻意營造一種最后大團圓結局。
1. 最開始的影排片給出了馬寅波一個中年失意的真實寫照:人到中年力不從心。寫了三十幾年的書從來沒有得到過出版社的青睞。當了一輩子的語文老師一方面得不到學生的認可,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始終懷抱著作家的夢,教書不應該是他的最終去處。就連門衛處的保安都勸他別寫了,寫了幾十年都是被退稿。在昔日出版社的師兄面前,說出“哪里不對

二手杰作,值得一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