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卡洛琳宛如看到童年的自己。
年幼時父母都忙,每個假期永遠是自己在家里,聽著樓下小孩子們嬉笑玩耍,著實心生羨慕。我并非內向安靜的小孩,可總是這樣被關在家里時間久了不知不覺也就習慣了。爸媽不放心放我出去玩,卻也不忍心看我這樣。于是熱帶魚、虎皮鸚鵡、巴西龜和大肚蟈蟈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來到家里整日陪伴我。那時陽光淡淡撒進窗戶,我蹲在籠子前與他們煞有其事地認真交談,這景象貫穿了我整個童年。直到今天爸媽說起來鼻子仍有點酸酸的。
看完《卡洛琳》不禁想,如果我是她會不會也禁不住各種內心深處渴望的關注而一步一步陷入“鬼媽媽”的溫柔陷阱呢?
其實父母并非不愛她,只是方式不同。一方顧不上細細考慮應該怎樣付出愛,另一方不懂如何理解發現愛。于是陰錯陽差,好似捉迷藏,永遠差那么一點點。
于是給了鬼媽媽可趁之機,絞盡腦汁百般刁難卡洛琳,好在有各種奇奇怪怪的鄰居幫忙和黑貓陪伴更重要的是卡洛琳的膽識,最終Happy end.畢竟是童話,可以驚悚、刺激,卻不可以讓小朋友們失望

鬼媽媽這部電影突然讓我想到了之前的讀過的一個雞湯小故事。故事大概講的是女孩因為和媽媽發生摩擦,而離家出走。在路上又餓又冷,且沒帶錢,一位好心的老奶奶請她吃了一碗餛飩。小女孩非常感動,對老奶奶說,你我素未相識還能給我一碗餛飩, 我媽媽卻什么都不讓我干,我以后不會忘記你的。老奶奶回答,我只不過請你吃了一碗餛飩,你就感激涕零,可你的母親照顧你那么大,你卻還埋怨。故事大概就是這樣。與影片很像《鬼媽媽》只不過更加現實。
最近癡迷定格動畫,在看捷克驚魂夜的時候看到了彈幕,就來看了

小考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少女,可惜周圍都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怪人,似乎沒人在意她,連她的名字都被錯叫成小卡。終于,房間里的一個神秘入口把她帶到了另一個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出人意料的神奇和順心,她在那里得到了滿足,于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入,直到生命受到威脅,原來,過于美麗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難以長久,你要為之付出超乎想象的代價。小考醒悟了,可惜連周圍的親人也被牽連,于是她大無畏地再入敵穴......
一個平常的故事,被注入了迷幻的視覺效果,分明讓我看到了一個迷途少女嘗試,墮落又回歸的過程。尤其是片中大段極富想象力的動畫表現:碎片,顏色渲染,甚至向梵高星空夜的致敬,在目不暇接之余,實在讓人有種逃避現實的代入感。
在我看來,這部動畫片是一部動畫制作的成人片,乏味的現實,平淡的生活,人性的好奇,幸福的虛幻,榮華富貴的短暫(姐妹花曾經的輝煌),對永恒的渴望(狗標本),讓人不禁唏噓人生的虛無與無力。所幸的是,小考把犬儒主義踩在腳下,高高舉起了反抗的大旗。在一干過來人的幫助下,鼓起了面對現實的勇氣。

鬼媽媽:口碑不衰!誰動了我的救命稻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