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些人的一生就是“愛一人,擇一事,終一生。”愛是三浦用自己淡淡的生命操守開著小小的車子,一路護送自己身邊那些真摯存活的生命;愛是三浦在結束了最后一趟列車的時候,拿著戒指傲嬌地對自己的媳婦講說:“嫁給我吧?”;愛是三浦在每日上班結束之后,騰騰騰地騎著車子沖回家里去地一口熱茶,一勺湯飯,一點點地溫暖;那曾經工作42年的溫暖時光,那曾經蕩漾在身邊的點滴生活,早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融入三浦的生活,成為三浦小小生命之中的一部分。
故事情節很寡淡

我是在一個不懂得表達愛的家庭里面長大的。
在我的印象里,“我愛你,我喜歡你”,甚至只是表達:“我喜歡音樂,畫畫”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所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特別能理解有些人是說不出口“我愛你”這三個字的,甚至言語上的關心和肯定也很難做到。
哪怕心里很愛也會有所阻礙,不去表達,會顧及面子,甚至會用錯誤的方式去表達。
但有一些人,說不出口,卻用行動把愛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就像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其中有幾個特別感動的細節是,當妻子離家出走后,丈夫每次看到燈亮了

看到中間的時候,隱約記得自己好像看過,不過不記得之前看的心情了,這一次則覺得,片中的老夫婦以及他們所經歷的人生,都太像我自己的父母了
父親為了謀生而放棄自己的理想,當了老師,母親則為了孩子以及照顧老人而不再工作,等到老人們去世,孩子們都獨立生活,二老的日子突然變得極為安靜,于是時不時還有些口角,兩個人都很是委屈
兩個人都有固執的一面,正如同片中的老夫婦,其實在看到自己的妻子重新成為護士,很負責任很利落地給老太太急救時,瀧島才真正打心底里產生了敬意和愛意
這是一部至少東亞人基本都能共情的影片,雖然我們相較于上一輩更能夠表達自己,傳達感情,但依然是隱晦的,不足夠的。是典型的日本電影,日式表達!三浦友和還是好帥,好有魅力啊,在電影中是典型的東亞父親的形象,代入感很強。女性堅強溫柔犧牲但也得到了尊重和自我實現,雖然在電影中來的晚了一點,希望能夠一點一點進步。電影中讓我哭的最厲害的是男主最后一次上班,42 年做一份工作,而且做到了極致,大家每次揮手我都哭得更厲害!感覺昭和年代的日本和 08年的我們一樣,感覺末來充滿希望,一切都可以實現

影片以夫妻之間的矛盾爆發,夫妻分道開篇,經過一系列事情,二人開始轉變觀念,學會尊重對方的心意,包容對方的理想,慢慢分而合一,倆人之間的感情更加緊密。
影片的另一個譯名是《給不能傳達愛的大人們》,人一長大,很多感情被蒙上面紗,每當要掀起時總是羞的指尖泛紅,瑟縮回手,把感情偷偷藏進心里,期待對方能夠透過面紗看清感情方圓。這部電影老實說有些悶,但是靜心看完也會感動,電影通篇是平淡的家常對話,沒有什么閃光的臺詞,但那種欲語欲露最終卻無言無痕的愛將這些日常氤氳的十分溫暖。
“我們家的那位也有很多讓人特別煩的地方。” “那不也一直相伴到最后了嗎。”“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了,不是o而是pe,如果把他當做丈夫,又會惹我生氣又煩人,但是把他當做寵物就好多了。”
丈夫總給人一種理解和依靠的感覺,對于妻子來說更像愛的輸出端,期望過高必然會有落差,失望失落自然就多了,寵物給人的感覺是付出,我們對寵物更多的是包容和遷就,對于人來說就像愛的接收端,換個角度,對丈夫付出愛,期待降低

好久沒有看這么樸實的電影 了,如果是5-10年前的我絕對看不下去,太平淡了,不夠刺激,而現今能夠從頭到尾投入地看完,是因為從中能夠找到共鳴,沒點生活經歷,這片子是看不下去的。
女主人似乎和我一樣,在日復一日的家庭生活中找不到自我價值感,而我也確實不想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自己的小家上,風險系數很大,一旦這個系統崩塌,你過去的付出和家庭經驗不會為你往后的社會生活帶來任何加分項。
人是需要價值感的,至少大部分人是這樣,并且這個價值感大多數人更希望是建立在更大的社會范圍上

【RAILWAYS 給不能傳達愛的大人們】行動是最好的表達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