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一定是個悲情的故事,何必有我,“我”的到來,對于社會,對于媽媽爸爸有何意義呢?我覺得故事的名字應該是以肥貓這個人物起的,他是個智商僅有孩童那么大的智障男孩,能照顧自己,但也磕磕碰碰,屬于能把自己管好就不錯了的角色,媽媽是愛他嗎?自己的骨肉何能不愛,但更是為死去的丈夫的遺言吧,要照顧這么個兒子。母親一生清貧,賣貨被穿制服的人們趕走,小市民的貧窮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反而是變本加厲的慘痛,住在丈夫自己蓋的破屋子里,肥貓還經常遭到鄰居的恥笑,閑言閑語

初見這兩個英文單詞"why me”,我想起來的是那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人們在遭遇痛苦的時候往往問,為什么是我?而在他們幸福的時候沒有人反問一句:為什么是我?
這句話提醒我們,幸福其實并不是必然的。當然,用這句話來評論這部電影并不合適。這些都只是題外話。
說一句很老套的話,沒有人能夠決定自己出生的背景和環境。誰不想含著金鑰匙或寶玉降世呢?而肥貓比一般人更特殊的是,他連自己擁有一個正常人的智商都沒得選擇。而他令人同情與反思的經歷,的的確確反映了我們這個社會的不公平。
阿甘生來智商也比正常人低,但他生在美國的50年代。所以他可以很“傳奇”的過完他的一生。肥貓沒那么幸運。他生在香港的草根家庭,媽媽是普通的勞動階層。想要像阿甘那樣傳奇是不可能的了,只是,誰也沒想到他的生命結束得那么的短暫。我也不明白,為什么要安排肥貓就此死去。魯迅說,悲劇是把美的東西撕毀給人看。肥貓的生命算不算得上是美的呢?有多少人在看的時候會在心底隱隱的覺得肥貓“不如死了好過呢”?
可是人不管種族性別智商,都應該是生而平等的
何必有我?:比較觸動到的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