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識得祖與占,不是因為杜魯福。 我識得一一,不是因為楊德昌。 我識得燕尾蝶,不是因為巖井俊二。我識得《電影男孩》,《心頭好》,直到《半熟男孩》,都只是因為這兩個“死o靚仔”(廣東話,與“衰仔”同義),Shine。” ——不知名歌迷
昨天看了《這個夏天有異性》,幾乎是十年之前的電影,馬偉豪作品,自然是典型的港式青春喜劇。影片畫面清淡如水,如同家鄉的夏日,勾起不少往日情懷。
有一些電影,內涵不深,制作也稱不上精良,但總會引起人滿腹的傷感。那些穿著布裙子和帆布鞋的女孩

200幾年時的香港電視電影總是那么唯美精彩那么吸引人。當然包括好多青春片,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是16歲,2012年的時候,第二次看這部電影時我已經20歲,但依然覺得好有意義好值得看。
這部青春電影首播年份是2002年,已相隔14年,但卻絲毫不覺得過時,好的作品永遠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貶值。2002年的女孩子阿sa與阿嬌化著清新脫俗的淡妝,五官卻特顯精致可愛。與現在流行網紅的濃脂俗粉,整容盛行的年代來比較,那個年代的女孩卻美得好自然好清純!我喜歡阿嬌那個年代時的純真與不做作,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美得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現在的青春片早已找不到這樣的感覺,演員的嬌柔做作,劇情的荒誕無稽讓人失去觀看的熱情和意義。
0幾年的時候,還不是網絡發達,電子科技產品普及的的年代,也就是80后這一代人。他們沒有智能手機,iPad,沒有無線WiFi,就如這部電影那樣的她們那樣,偶爾上下網打下機也只是少部分年輕人的消遣。這樣的年代的生活在我看來反而過的更充實有意義。時代在變遷,我們90后這代人過著被智能手機控制的生活,是手機奴

《這個夏天有異性》90后的童年,80后的青春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