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的經典電影之一,這部片子不光成為同類型電影中一個幾乎無法超越的代表作品,里面奇異的妖魔世界,聶小倩凄美的女鬼形象,極賦浪漫主義色彩的氛圍,更成為停留在人們心中的獨特意象。
《倩女幽魂》的故事原出自《聊齋志異》,故事其實很普通,在書中并不特別引人注意說的是書生寧采臣夜宿蘭若寺,遇上艷女聶小倩,而發生的一段人鬼之戀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早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的李翰祥導演搬上銀幕,八七版的《倩女幽魂》實際只是一次翻拍,相信當時很多人都對這個故事有印象。由此可以看出,真正吸引人的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故事的方式。
整部電影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妖魔的世界,而極力刻畫的形象也是妖魔。雖言妖魔,其實是在說人,雖營造的是妖魔世界,實際上折射的是人間。這是徐克早期電影中的一大特點,這位想象力豐富的導演,似乎特別喜歡混淆鬼與人的世界。例如,《青蛇》中刻畫的人間,如同一個妖魔的世界;而真正妖魔的世界中的妖魔,卻又常常有七情六欲俠骨柔情恰似人一般

它該不該算恐怖片,至少那些超出常理的鏡頭并不是真的為了驚嚇觀眾而存在,好像就是點點惡趣味。
片中每個人都是希望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夏侯要爭武功排名,燕赤霞要躲是非,寧采臣要收賬,姥姥要收陽氣,江湖人要抓通緝犯以求賞金,就連王晶扮演的那位眼睛都張不開的縣官,都是很真摯地時刻惦記著賄賂的事,還可以順帶提句在寧采臣房間里僅僅只有跟著血味跑的干尸。要說這部電影在講愛,有點純以結果論(兩人大部分時間更多在逃命),其實它更多篇幅里都在展現欲

聽說87版倩女要修復上映是很早以前的事,開始還在糾結吳思遠,一個多月以來心情已經調整的很平和了,不去捧新版的場那是必須的,我不想看到被糟蹋的經典和四不像,不去看吳某人出錢修的電影就沒必要了,何必那么清高,世界上哪有不互利的事呢。再說我再也不肯錯過每次在大銀幕上看到他的機會了。
倩女并非我最愛的他的電影,甚至排不入前五,如果春光能在大陸公映,我估計會瘋掉,可這不過癡人說夢罷了。最想看到他的現場,最想看熱情,哪怕大銀幕上看不到,在KTV里放放也好了。想看的太多了,往往不能如愿,只好退而求其次,榮迷大都好知足。
起初是在10號上映的,種種原因,推遲到30號。很是怨念,因為晚于新版,不利于宣傳,不利于票房。等到了那天,果然如此,許多人只知新版不知老版,有些院線首場只來了寥寥幾人,于是第二天下片了。失望嗎?當然會有些遺憾的,《東邪西毒終極版》的盛況很難再創造了,并不是吳思遠不如王家衛精明有頭腦,也不是榮迷們熱情不如當年。終極版上映時我還不是他的迷,無法比較兩次重映

劉兆銘領演,我與我的《倩女幽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