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姜戈,姜戈”的粗獷歌聲,一個比歌聲還要粗獷的白人男子,拖著一口沉重的棺材在泥濘不堪的荒野里跋涉。棺材里裝了什么,他要去向何方?1966年意大利西部片《姜戈》一開場就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成為翻拍無數的經典暴力片。
2007年,三池崇史以《壽喜燒西部片》致敬《姜戈》,昆汀?塔倫蒂諾友情參演。2012年,意猶未竟的塔倫蒂諾親自操刀,捧出《被解放的姜戈》,姜戈搖身一變成了黑奴,在一位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賞金殺手的舍命相助下抱得美人歸,提前一個世紀實現了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高潮段落或可稱之為“一次握手引發的血案”。
暴力片要想拍出味道,在汗牛充棟的暴力影像中殺出一個黎明進入殿堂級別,殊非易事。庫布里克的《發條橘子》(1971年),肆無忌憚的暴力場面與羅西尼的《賊鵲》、《威廉?退爾》序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愛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和諧地交織在一起,散發著撒旦般邪惡的魅力;對暴行矯枉過正的批判,使影片的思想性達到一個哲學的高度:以反暴力扼殺人的自由靈性,必然導致國家暴力的強化

記得印象最深的兩部昆丁的作品是低俗小說和殺出個黎明。低俗小說,驚艷的環形結構,驚艷的故事類型和情節。
殺出個黎明,與其說從公路片到吸血鬼的驚悚片的突兀的轉變是敗筆的話,我更愿意說那是整部片子的亮點。
而這部片子就完全看不到昆丁的風格,賞金獵人的做作表演,讓我一開始就產生了反感,到最后不明不白的送命就更讓人一頭霧水了。
反觀Django好像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為了自己的女人,連累救命恩人,自己確沒有一絲的懺悔......除了練了一手的好槍法,活脫脫的像個bitch。

1. 爽片,但也僅是爽片。開始逼叨叨突然爆頭很昆汀,結尾突突突血漿爆頭也很昆汀。
2. 后半段突然跨掉。本以為是一個很有趣很機智的計劃去解救姜戈老婆。結果一秒鐘被識破,一瞬間計劃跨掉,并且立刻進入暴走模式。讓人不禁覺得“哈...開始費力想個計劃干嘛,兩位直接暴走不就得了"。
3. 演技什么的是不存在的。吉米福克斯負責各種角度耍帥和花樣吐槽懟各種人;小李子負責打醬油,一個劇本坍塌的人物(角色集弱智,軟弱,貪婪與暴躁于一身)。小李子演了一大半,我不由嘀咕,演得溫吞平淡的嗎

首先聲明,我不是昆汀的影迷,或者說我根本算不上影迷;
其次,我也不是文青,藝術性的或某些技術手段的專業詞匯不會出現在下面的影評中;
最后,我就是普通屌絲,作為一個正常的觀眾,對于這部黑人反抗題材的電影做一主觀的評述。
《被解救的姜戈》電影歷時兩個多小時,情節緊張,血肉橫飛,看后不禁讓我大呼過癮。可是我腦中卻浮現了一個問題——被解救的姜戈真的獲得解放了嗎?他和妻子逃離了莊園,然后呢?
正如易卜生的《傀儡家庭》中主人公娜拉為了逃離不平等的婚姻家庭而出走一樣,《被解救的姜戈》蕩氣回腸地止于姜戈救出被困的妻子后兩人雙宿雙飛、一路凱歌。然而他們能走到哪里去?到處都是被囚禁的黑奴,兩個手上沾有白人鮮血的自由黑人又如何真正的自由?一紙贖身契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就像農場主加爾文?坎迪所說的那樣,不按照南方人的規矩,那張紙就沒有任何意義。因此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姜戈走后呢?就好像他在第一次營救妻子失敗后那樣,盡管他是自由人,但是白人們顯然沒有真正地將他作為自由人,不然就不會給他戴面具上酷刑

所謂戲劇,最讓人為之一振的,永遠是它非理性的部分!這句話是今天看奇葩說的時候,馬東說的大概意思。當時聽見這句話,不知為何,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畫面,就是2年前看的《被解救的姜戈》中的一幕:舒爾茨牙醫在即將和小李子·坎迪和解而達成協議的時候,忽然對小李子說了一句“對不起,我沒忍住!”。然后火光四濺,一命嗚呼,最后的尸體也只能在無人問津的馬廄里放著。
盡管很多人說《姜戈》并不是昆汀最精彩、最令人佩服的一部電影。可是就因為這一句臺詞,這一場戲,這部電影也足以讓人記住一輩子。而這就是那非理性部分的著迷之處,正因為它充滿著人性中的血性與不妥協,任性而又肆意。而當人能夠因為隨心所欲而死,那就真的死而無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歷很對的規勸,家人和長輩統統都以過來人的姿態告誡我們,而我們自己也形成了自己無限的枷鎖。而對我來說,我希望這句“對不起,我沒忍住!”如萬丈光芒般,照亮我前行。

“被解救的姜戈”跌宕的西部片 瘋子在左瞎子在右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