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湯蹈火》電影劇本
文/〔美國〕泰勒·謝里登
譯/黎琪珍
開場:枯草。被連續四個月30度以上的高溫無雨天氣烤焦的枯草。
鏡頭移過一望無際的枯草。
移過從泥土里抽出石油的抽油泵。
移過一群在龜裂的地面上刨食的牛,有兩頭老公牛擠在一棵牧豆樹的樹陰下,寧可餓肚子而選擇陰涼。
鏡頭移過一個農用設備和銹蝕丙烷罐廢置場,標識顯示這里是得克薩斯州阿徹城的范圍。
鏡頭俯拍小鎮——時間不長。
陳舊的石建法院大樓周圍是窗戶破損的空置建筑。一間咖啡館。一家產權公司……還有得克薩斯州第一銀行。
平時不怎么看西部片,一直對西部那種荒涼惡劣的環境不是特別感冒,沒有花哨的服裝,沒有刺激的特效,更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有的只是簡陋與荒蕪,但翻開今年頒獎季的影片,《hell or high water》作為唯一的西部代表,宣告著西部片的歸來。
<圖片5>
第一遍看的時候到這首《Dust Of The Chase》的音樂響起,我開始被這部片所吸引,真的沒想到這部片的配樂竟然可以這么有靈魂。后面的《I’m Not Afraid To Die》、《Sleeping On The Blacktop》等鄉村小曲恰當地穿插在電影里,真的讓人心醉。特別是這首《I’m not afraid to die》,在兄弟倆像孩子一樣嬉戲的時候出現,這一刻就真的是這樣,不顧家族的煩惱,忘卻已經留下的罪孽,沒有追捕,沒有離去。
<圖片6>
《hell or high water》講述性格迥然不同的兄弟二人為了贖回家族農場給下一代,不惜策劃一系列的搶銀行事件,最終贖回農場的故事,搶銀行的邏輯我是二刷的時候才理順,應該是母親去世,還貸的重任落在兄弟倆頭上,所以值點錢的農場被收,弟弟Toby沒辦法贖回,便策劃了搶劫銀行的計劃。

我從來沒有去過美國德州,也從來不曾開著車穿越美麗的66號公路,但卻一直對那地方有著近乎癡迷的向往。這顆種子可能是早在看《末路狂花》時就種下了吧。
《赴湯蹈火》在今年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多項提名,雖然沒有拿獎,但它在我心里比《月光男孩》要好看得多。劇本扎實,人物性格鮮明,表演樸實自然,音樂和攝影大贊。四個人物兩條主線,將兄弟倆的動機和警察倆的行動交代的清晰明了。為了還清欠銀行的錢,所以搶銀行的錢然后再在規定時間內將錢還上。
在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被兄弟倆的遭遇所感染

你無法想象 一部警匪片能拍得這樣美 在那荒涼的德克薩斯 有一對兄弟土匪 哥哥無惡不作 膽大妄為 弟弟卻是一個高挑細膩 思想遠大的智者 倆個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惡劣的環境中 開出兩朵花 一朵火紅妖艷 一朵潔白耀眼 。 你一定不會相信 以這一生還會覺得有一個匪徒竟是如此迷人 他搶銀行 卻只搶小面值 他去賭場 卻不找女人 不賭錢 他回到家中 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如何 而是告誡其不要重蹈他的覆轍 他面對哥哥 像極了一個頑皮的弟弟 在悠揚的音樂聲中 這部電影像極了一杯濃咖啡 淳、香、 偷偷地就劃過你的心間 把你灌醉

沒有夸張的特效,沒有激烈的角逐,也沒有緊張的對決。警察和匪徒雙方就像玩著躲貓貓的游戲,一個慢慢追,一個慢慢跑。第一次看到“赴湯蹈火”這個詞是哥哥對弟弟說的,雖然性格不同但是兄弟情始終貫穿在整部電影中,搶劫之后哥哥對弟弟的嘲笑,母親病榻前弟弟笨拙的安慰,弟弟中彈后哥哥的慌張,哥哥離開后弟弟壓抑的悲傷,沒有簡單粗暴的語言表達,只有安靜之中極致的張力。
最喜歡的還是老巡警的黑人和自黑。一路上無限調侃搭檔的印第安血統,一度以為兩人要翻臉
一部好的電影會讓觀眾愛上電影里的所有。你會愛上正派、反派、配角、場景、音樂等等等等,然后在看完電影以后還想再回味一遍,甚至期望走進電影里的那個世界,去體會電影塑造的一切。
大衛·馬肯茲這次發揮得超乎尋常的好。角色之間的情感濃度和揪心的劇情張力簡直能讓觀眾窒息。
張藝謀能拍出《紅高粱》,謝晉能拍出《芙蓉鎮》,黑澤明能拍出《七武士》,其實這種現象觀眾都能理解并覺得合理。因為這些導演自身就生活在這個環境里,從小就能感受到當地文化和精神。但是大衛·馬肯茲作為一個英國人

《赴湯蹈火》現象級犯罪片 活的象美洲豹一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