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順序使用,效果最佳,奉上鏈接如下:
《黑客帝國》的豆瓣影評:【《黑客帝國系列》之百遍觀感I:終極解答】 :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77344
《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的豆瓣影評:【《黑客帝國系列》之百遍觀感II:進化實驗】:
[《黑客帝國系列》之百遍觀感II:進化實驗]
《黑客帝國動畫版 the Animatrix》的豆瓣影評【《黑客帝國系列》之百遍觀感IV:機器自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578691

這次又看了一遍,又進一步領悟了一點。
先知,同時也是影片的最后一句話,“I didn’t,but I believe.”先知最后其實已經沒有了預言的能力,她說的最多的詞是“choice”,既然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選擇”,那么就已經不在先知的掌控范圍之內了。但是為什么一開始先知什么都能預言對,但后面卻不行了呢?換句話說,為什么一開始人們沒有“choice”,后面就有了呢?
我認為當neo在造物主面前選擇了右邊那扇門,也就是去救崔妮蒂的時候,先知的“預言”能力就失效了。因為之前的五個救世主選擇的都是救人類的未來

由這三部曲描繪的圖景,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泛人化范例。說著說著短評裝不下,就給我趕過來了。
當我們強調著智能的威脅時,仍然把人性放在智能關注的首位(程序無比渴望獲得人類的情感),并且把人類作為一個必需的存續條件(智能只有依賴人體的生物能才能獲得動力)。
在這一層讓人感到親近的邏輯之下,我們忘了,智能并不需要人類的感情。例如,它不需要愛情,不需要婚配就能夠自我復制,也就是生物學上的繁衍。而繁衍,擴大自己的存在,這也是一種我們習慣相信的價值,非常自然地

1,人機大戰,人類遮蔽天空希望斷絕機器能源,但還是輸了,機器奴役人類,天空的屏蔽還是沒解除
2,機器人沒有能量來源,用人類生物發電,為了更好的發電,需要人腦比較活躍,創造MATRIX矩陣,模擬世界,人腦接入(我更喜歡一個高級設定,生物電只是很小一部分能源供給,因為物理上支持人生活的消耗肯定大于人的生物電,機器人創造矩陣,是為了讓人腦繼續保持活躍,產生新的思維創新,機器人的理性單線思維做不到)
3,機器人矩陣之父,建筑師,創造的第一代矩陣是完美世界,人類生活沒有生活動力

《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也論自由意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