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灘流淌的河水,潺潺的。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歷程中都曾幻想過“HERO”的時代。不論你是多么的卑微渺小,但心中總會有那么一個念頭,變得強大,做人上人。現實世界要處于巔峰雖然很難,但潛意識里不是沒有假想過。
時隔半年,終于等到《熱血高校2》。開篇曲依然是激昂的搖滾樂,在某種情緒下,我很喜歡那種帶有爆破和鼓點的音樂。這是一部講述高中熱血男兒爭奪鈴蘭高校巔峰及對抗鳳仙高校的電影,也許初次觀看的人會很反感此類的片子。因為里面百分之80%都充斥暴力。群架,單挑,血肉模糊,骯臟的校園....影片一片黑暗,全片滲透的基調就是男人間的霸戰。你爭我奪的世界里,存在的是力量。然而,只有力量不是到達巔峰的唯一因素,因此,我可以看到龍谷源治(小栗旬飾)為了鈴蘭的存亡所做的犧牲。雖然這樣的風格很不像他那種冷酷,作為挑起鈴蘭和鳳仙的大人物,他也是有責任背負鈴蘭的未來。只不過,對于他的領導才能還需要更多的學習,就像拳曾經的教誨那般,用心銘記用心領悟鈴蘭的精神。--------一個人的力量不能稱霸鈴蘭,也不能使鈴蘭團結。

打架是很沒有意義,所謂的校園爭斗其實也沒有價值,可是這有什么關系。這本來就是根據漫畫改編的,就像武俠小說一樣,這可以讓孩子們或者大人們依舊保持自己的夢幻世界,這沒有什么不對。
1是好久以前看的了,以至于一開始看2的時候有點銜接不上,不過看到后來發現其實不需要太多銜接,雖然故事還是連貫的,可是這部影片傳達的年輕人的激情和義氣是不需要連貫的。
一部影片中究竟你能得到什么,這是因人而異的事情,再爛或者再好的影片經過影評人們巧舌如簧的評論也足以讓人暈頭轉向。我不想鼓吹這部片子有多么優秀,只是相當于三池崇史之前的影片,這部電影中的血腥和暴力其實已經來的很溫柔了,雖然影片中有將近30分鐘的純打斗場面......而且我也不認為這是一部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影片,看完后他們一定會熱血沸騰的滋事,這對他們肯定有影響。可是我們無需把這部影片看的很復雜。這只是一部根據漫畫改編的電影,需要的只是沉溺在漫畫與現實的完美融合中罷了,就像射雕或者21世紀少年什么的。
有趣又個性鮮明的人物,充滿腥風血雨但也義氣而且忠貞義膽的青春
依然延續了第一部的風格,打斗場面比第一部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校內的斗爭蔓延到了校外,看來單一性別的學校真的容易荷爾蒙分泌過剩,依然狂愛山田

在日本不良少年漫畫電影中似乎有個不成文的慣例:單純者為王,熱血一派必然戰勝老謀深算,日常生活中常出洋相的人在戰斗中能發揮出超乎常人的力量,這有點俗套的慣例,貫徹了從小到老看過的所有不良少年派漫畫中,比如日日野晴矢,前田太尊,鬼冢英吉或客串不良的櫻木、浦飯、東方仗助,暴音小僧的鲇川,淺川,電影原著crows里的坊屋春道,worst里的月島花,以及不太出名卻很不錯的Bad boys里的大友勝將。這一干主角的性格沖淡了四處飛濺鮮血的濃度,也避免淪為了北斗神拳一樣的從頭到尾都是一些撲克臉說肉麻話的悲劇。
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啊,混不良也不比解幾次函數方程容易,從敲詐勒索到撬自動販賣機,從改裝摩托到用漢字涂鴉和做特攻服,從對弱者使出氣勢攻勢到對強者使用服軟策略,都是普通級別不良少年的必修課,如果你不是特別能打或者特別手黑特別能用氣勢壓人還想穿泡褲燙飛機頭,那只好從基層的跑腿小弟干起了,當三年碎催也不一定能升上干部,遑論老大了。
青春期的氣場很奇怪,很容易被什么事物影響和支配
從1的影評復制過來的,2的解析在下面。
看完《crows》電影系列了,作為crows原作者的5年老粉想深度解析一下《熱血高校》這部電影(長篇預警)
關于翻譯問題,國內一般喜歡把外國電影以最直接的方式去吸引,而忽視電影原名的含義,比如《熱血高校》即是這樣,但是原名《crows》翻譯過來是“烏鴉”的意思,按原片給的意義是:黑色,代表了徘徊在邊緣的小人物們,人們不喜歡烏鴉,因此它能夠和族群自由放膽地翱翔于天空,這也泛指片中的不良少年們組成自己理想的幫派

長時間的備考,每天無止境的做題讓人無比壓抑,都說不清自己為什么要去考。偶然發現熱血,還是因為栗子的緣故,好不容易放松的某天點開了,從此就喜歡上了。對我而言,當初看熱血也許僅僅是因為壓抑的備考需要一點釋放,而熱血這種純打架的電影就很過癮。今天又想起它,遂看了第二部。2延續了1的純PK模式,依然讓人帶勁,拳拳帶肉,栗子與林天惠的一對一,對鳳仙的一對N,芹澤和栗子率領的鈴蘭和鳴海帶的鳳仙的群毆,會讓一個文靜膽小的人也會心生豪情與熱血。男生看此類電影也許從中看到的會是政治,是暴力

《熱血高校2》宏大的動作片 超正的戀愛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