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起源古希臘,而荷馬史詩算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甘泉。《奧德賽》這巨幅篇章里創造出的征途冒險模式,激勵和影響著其后無數作品。無論是從地緣政治學看也好,從自我認同看也好,他們傳統里的“英雄”往往不是先評價做了什么,或者他能力有多強,而只是他一開始就“在路上”。
繞了個如此大的圈子,只想說“冒險精神”是歐美作品里極其普遍的一個主題,而在傳統的東方文化中卻相對比較少見,可這種感覺卻又天生跟人類好奇躁動的兒童時期是相吻合的。所以在新時代的動漫作品,常常要面對一個很奇怪的境地,就是我們當下成年世界習慣的價值,很難同流行的元素或主題很好地結合起來。不說遠的,受西方文化沖擊極大的日本動漫,甚至游戲中,大量的世界觀都是有關“救世”或者“歷練”的DND變種(這跟武俠的闖蕩江湖還略有不同),《塞爾達》《勇者斗惡龍》《怪物獵人》……每個故事的開場都是小村少年聽完了傳說,手拿木劍,就對著地圖準備出發。但要按照教育傾向,我們確實不太鼓勵小朋友每天沒事就想著出去惹事,主角一定得是乖乖呆在家之后再說其他

世界上有很多不可能是不可能的事,需要我們的意志和決心去實現。傳說,在巴拉布城將要消亡的時候,出現了一位叫昆塔的英雄,他堅信自己的家園不可能就這樣逝去,但是沒有相信他的人,于是他踏上了獨自的旅程去尋找生命的軌跡。終于,在沙漠中尋到了最后一株奄奄的仙人掌,但因為此時昆塔的生命能量已耗盡而永遠地倒下了,后人為了紀念這個英雄便把仙人掌稱作昆塔,他預言,當巴拉布城再次陷入危機時,他會喚醒那個拯救巴拉布的勇士。
很久之后,巴拉布城果然再次迎來了大旱,一個叫菠菜的男孩兒無意中聽到了昆塔的召喚,他把這件事講給同城的人,可是依然沒有人相信他,敢于探險的他踏上了尋找昆塔的道路,唯一相信他的是他的好朋友貪吃鬼奶泡泡,于是他們一起出發了,開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奇幻冒險之旅。一路上與殘酷自然作斗爭,他們穿過了詭異的黑磁谷,發現了奇怪的鴕鳥車,來到了便棒山幫助大王去蝎子谷營救了野蠻公主嘎嘎。三個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他們背起行囊再次踏上了尋找昆塔林的旅途。
前路是光明是黑暗,都要自己去探索發現

《昆塔:盒子總動員》:精致CG,養眼色調!
文/列文
中國動畫電影的風潮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基本上形成了這樣一種生態,那就是不再追求技術上超越好萊塢,而是更多地借用好萊塢的故事模式和角色形象做外部包裝,用國產動畫的低幼定位和故事細節來填充具體內容。甚至有好萊塢元素這個包裝有沒有也不是問題,像《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摩爾莊園》系列沒有一絲好萊塢的影子,也并不妨礙票房大賣。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好萊塢電影制作模式太燒錢,風險太高,辛辛苦苦大投入,精雕細琢做動畫,沒準觀眾依然不買賬,依然會落得當年《阿童木》那樣票房失敗、公司倒閉的悲慘結局。所以這幾年國產動畫片都基本屬于中小成本制作,期待著在票房上“小兵立大功”,技術層面上能跟好萊塢相比的基本沒有了。所以,如今能看到《昆塔:盒子總動員》不懼高投資風險,在CG技術上精益求精的追求,向好萊塢發起沖擊的努力,還是讓人頗感欣慰的,展現了中國動畫人對技術實力提升的信心以及勇往直前的冒險精神。
《昆塔:盒子總動員》的技術上的出眾之處,首先在于精致的CG動畫效果

【昆塔:盒子總動員】情節很兒童,動畫效果驚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