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秋天,戈爾巴喬夫在審查電影《悔悟》之后,對前去訪問的三位意共人士吐露過這樣的秘密:該片有好幾個場面他是強忍著淚水看的。他說,片中的一個情節——秘密警察敲一位無辜音樂家的門,要在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把他投入監獄-使他回憶起祖母講過的關于他祖父被捕的那天晚上的故事。后來戈爾巴喬夫又對他的助手說:“一定多制作些拷貝,使全國每一個人都能看上這部電影。”這是第一部不留情面地揭露斯大林恐怖統治的影片。

阿布拉澤的格魯吉亞三部曲的第三部,前兩部分別為《祈禱》、《愿望樹》。三部曲貫穿了相同的主題——格魯吉亞傳統的毀滅。《祈禱》是因為民族仇恨,《愿望樹》是因為封建專制,《懺悔》是因為獨裁統治。
影片已經脫離了詩電影的范疇,有完整的故事結構,有強烈的戲劇沖突。但仍有許多情節采用了詩電影的處理手法,比如桑德羅被審判是在美麗的野外,被處刑時如同耶穌受難。因為他們本就是無辜者,不應該被施加不公正的審判和刑罰。在詩電影中,完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

有的時候偏見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損失。比如對前蘇聯電影,我們一貫只認為優秀的就是俄聯邦那幾個大導演大制片廠的作品,實際上一些小的加盟共和國也有優秀的電影,比如斯大林的故鄉格魯吉亞。之前對格魯吉亞電影的認識,只有那部如詩如畫、童趣盎然卻被同看的女生指責為黃片的“27個遺失的吻”,那次的印象已經非常之好。看到這部“悔恨”是在一年前,由于對政治題材的一貫興趣和對中盛品牌的相信,使我沒多想就買下這部。然后就是壓箱底,直到一年后我想寫政治題材電影了,才記得翻出來看看,這一看——可就不得了——我被徹徹底底地shock了。
之前看過政治題材有不少,最愛的斯通,優質派的加夫拉斯,還有一些或商業或邊緣的政治題材,但這部絕對不一樣。幾乎所有的政治題材電影都不忘記將自己要寫的政治事件突出突出再突出,甚至有以此討巧的嫌疑,看到“悔恨”拿了康城的評委會大獎我也有這樣的預判,不想完全錯了,但看到最后,發現政治完全是個幌子或者說吸引人的噱頭,影片核心還是宗教人道主義關懷下的人性本身。

【懺悔】人類失去信仰,世界將會怎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