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子拿《花花公子》類似的雜志放到父親手中,我就知道它不會讓人郁悶的喘不過氣來,劇中人物特點非常鮮明,侄兒在臺北上學,喜歡攝影,又對道士的工作很感興趣,女兒一直在說國語,英語也很好,是個優等生,在臺北有份好工作,兒子是個彰化人,也沒出去過,道士一直就負責喪葬,他喜歡的女孩嫁到外地,現在滿世界跑。葬禮就這樣把他們四人串到一起。
有共鳴的地方實在太多,看著女兒一直哭,其實也未必是真心在哭,講笑話的時候,卻未必不含著傷痛。“原來哭爸是這么累的”,一句就道破了兩人壓抑已久的感覺,侄兒跟兒子談笑風生,問到“你是什么感覺”的時候,卻又靜默不語。對于喪葬,大多數人是沒有經驗的,只有跟著道士走,情感隨著壓抑而扭曲。
三個月前,我的奶奶去世,叔叔也是見人一次哭一次,我們也跟著跪,氣氛壓抑到了極致,化妝的時候,我跟老媽說,要是有個日本的“入殮師”該多好,可惜他們就隨手那么一畫,叔叔想給奶奶穿上好看的衣服,也不行,必須買他們定制的壽衣,道士叫你買什么,就照著去做,如同行尸走肉

“父后七日”令人難忘的劇情片 最傷心也最荒謬的旅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