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1 06:46
首映:2016-05-11(韓國) / 2016-05-18(戛納電影節)
年代:2016
時長:156分鐘
語言:韓語,日語
評分:7.3
觀看數:5288
熱播指數:823
來源網:三年網
《哭聲》蕩氣回腸!如果你覺得的腦子不夠用了?那就對了!
一
將現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
——中國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理由
由于有兇殺、警察以及鬼怪的出現,韓國導演羅泓軫的新作《哭聲》在類型上很自然地被劃歸為“懸疑、偵破或是恐怖”片,看完之后,觀眾們討論最多的也是“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惡人”。又因為始終找不到答案(不像奉俊昊的《殺人回憶》提供了一個未解的結局,《哭聲》里的兇案是無解的),所以有人挺憤怒地覺得導演是用2個半小時挖了一個坑
沖著分數,沖著爭議,今天熬夜看了,結論:導演突發神經病拍了一部無良神經病片子。
關于故事邏輯。有些人說忽略掉邏輯去欣賞。但憑什么?我欣賞一個故事為什么我要忽略掉所有邏輯?為什么我要舍棄成長中獲得的知識架構?如果完全拋開這些,我拿什么去欣賞,拿什么去思考?
關于感悟。有些人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觸發點。那么請給我舉出一個可以讓人深思或者認真反思的感悟。對信仰和信任的感悟?有么?影片除了展示掙扎還有什么?一個掙扎的歷程就能稱得上感悟?一個沒有結果的掙扎能起到什么引導作用?信任或者不信任,堅守信仰或者動搖,這二者又有什么不同?我的信仰是對的還是錯的,信任是對的還是錯的?
關于誰是鬼誰是驅鬼的。這個問題我只能說,導演企圖以不是人類的思維模式去安排結果。我不知道導演是不是以鬼的思維或者其它什么東西的思維去安排的,但肯定的一點是肯定是非人類的思維。綜合來看,說哪個人是鬼都能找到反駁的地方,說哪個人不是鬼也能找到可疑的地方。也許有人又會說這恰恰展示了每個人心里都有不同的鬼。但我想問的是
從戛納載譽歸來的話題之作《哭聲》,儼然成了影迷的心頭懸案。
影片第一個敘事鏡頭,日本人拽起魚鉤,魚鉤上沒有魚餌,也沒有魚,他無奈地抿了一下嘴,開始把一只魚餌勾在魚鉤上,嘴唇微動,像是在說些什么。
最后一個鏡頭,警察虛弱地坐在地上,背靠著墻壁,臉上帶著傷痕與疲憊,畫面漸黑,影片結束。
這之間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內發生了一段癲狂、神秘的故事。
<圖片1>
孰惡孰善?導演想表達什么?照片的作用是什么?幾方勢力的動機是什么?盒子里的面具有什么作用?鳥屎雨和飛蛾是誰控制的?為何無名女穿著死者的衣服?黑白男女照和無頭菩薩是誰?獵人是如何在惡魔手中逃脫的?日本人手上的圣痕是怎么回事?警察女兒房間屋頂的聲音怎么解釋?黑羊的尸體為什么與金魚草同時出現?
<圖片2>
無論在故事層面還是創作意圖層面,我們都無法通過影片提供的內容直接得出答案。
導演為影片所構建的村莊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他們使用智能機的同時,從報紙上獲得消息;接連不斷的命案發生
由于是羅導的電影,而且看之前韓國上映后的評價普遍不錯,所以抱著看好片的心態觀看了這部電影
不得不說羅導真是一直貫徹黑韓國警察的路線。這村子都快死的不剩多少人了,我看韓國警察也沒咋重視。最氣憤的就是當三人闖入日本人家后,面對滿墻照片,警察叔叔就這么心態爆炸了。。回來還叨叨一路這人是兇手啊 這人是兇手啊 您都確認是兇手了就不能取個證 先把人帶回去?
影片的節奏我覺得實在過于緩慢了,全程幾乎都在男主嚎叫中度過,而縱觀整部影片,男主幾乎一致在嚇傻和亂喊。。好像羅導就是比較喜歡塑造這種智商不在線的男主 比起男主小女孩和日本人的演技更讓我眼前一亮
影片的核心感覺更像是為了懸疑而懸疑,看完這部電影我仔細看了很多網友的理解,感覺很多人和我一樣有些地方能強行解釋一下,但很多地方還是自我矛盾。女鬼這個角色我覺得還可以深挖掘一下 感覺并沒有處理好 至于結尾男主那幾個貌似很有想象空間的話 我更是覺得用這種強行留白的方式很讓人反感 給人一種強行維持懸疑節奏的感覺
第一晚
狼人刀掉一家平民
第一天白天
狼人A(巫師)起跳預言家,發狼人B(日本人)查殺
真預言家(白衣女)起跳,發狼人B(日本人)查殺
現在所有神民平民都認為B是狼人,但是狼人B福大命大,好人棄票,狼人B(日本人)單票掛出一平民
第二晚
狼人再次刀掉一家平民
第二天白天
狼人A(巫師)發平民(男主)金水,試圖拉好人一票,進而轉移攻擊真預言家(白衣女)試圖將她抗推出局,好人持續懵逼,狼人AB聯手,再加一票平民(男主)合力將真預言家(白衣女)抗推,真預言家(白衣女)明知狼人AB
《哭聲》蕩氣回腸!如果你覺得的腦子不夠用了?那就對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