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用半紀錄片的方式,翔實紀錄了50年代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戰爭,阿爾及爾當地革命軍與國際解放組織的合作下采用恐怖襲擊與法國軍方一再升級的鎮壓對峙,雖然在影片中所敘述事件中獨立戰爭領導人都遭到法軍“空降兵”的清除,但更多的阿爾及爾人投入到獨立戰爭中,在1962年在法軍不堪重負下宣布獨立。作為意大利人的吉洛·彭特克沃,在時隔4年之后的1966年重新紀錄了這段獨立片段,所持的冷靜眼光,沒有種族成見抑或抗暴同情,著重于對環境對普通人群的刻畫,紀錄了一場腥風血雨、可歌可泣的反殖民獨立戰爭。

阿爾及爾獨立之戰,真實事件拍攝,紀實劇,電影生機勃勃.
即使是1966年上映,至今將近50多年,仍然具有非常強大的感染力.
即使法國可以提供給阿爾及爾更好的居住和安保環境,甚至法國政府真誠的詢問:你們到底要什么?
在平等這件事上,人類都是共通的.更好的物質更好的經濟條件,都不及平等的意識.
在影片手法上,導演吉洛·彭特克沃站在非常冷靜的角度,盡量客觀還原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場.
使得我們得以看見,無論是獨立之戰還是殖民之戰,最終受害的都是無辜的老百姓.

【阿爾及爾之戰】1966年,廢墟之后,走向何方?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