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7 19:08
首映:2012-08-10(中國大陸) / 2012-06-18(上海國際電影節)
年代:2012
時長:98分鐘
語言:英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6.3
觀看數:53793
熱播指數:42
來源網:三年網
紐約客@上海:伊麗莎·庫伯領演,白天紐約,夜晚上海
幾個月前,一個人在電腦前看《世界是平的》(非書,英文名outsourced,電影又名《一個美國人在印度》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22862/)
當時就想,如果能有機會拍一部相同類型的片子,從文化沖突中的細微趣事來很有愛的介紹中國多好。
幾個月后,便看到了這樣的一部片子,我也深信該片導演或編劇是抱著和我一樣的想法,因為片頭看出了很嚴重的模仿《Outsourced》的痕跡,簡直可以堪稱一個系列,但還好,沒有像《愛情公寓》那樣照本宣科地照搬。
一部電影看下來,有些慧心而笑的地方,但基本也都是出現在預告片里,電影中雖然充滿了“有愛”這么一種幸福輕喜劇的情緒,但總覺得有點類似美國的校園片,總是有些漂浮在上,沒有草根的親切感。
然后發現,原來導演和編劇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華裔,怪不得對中國文化的拿捏還不準確,還不能地道的體現出文化交流中的趣事,不能以一種大同的態度來詳實的找到外國人在中國生活中的有趣的點。
要以這樣的方式介紹美國人在中國的生活是不能類比印度的,印度保留了更多自己原始的特色,但上海卻著實更國際化
剛看完這個電影,開始是奔著DH去的,又是一個中國的題材,所以看上去很有吸引力。
先說說精確的描述。第一:Sam對中國市場的不了解和作風的捉摸不透的情況下,太自信堅持用美國的作風。代表了一部分外國人來中國的心里。但是我相信大多數去中國工作的人不會想他那樣太過自信,中國不是一個小市場,所以像sam這種精細的人應該不可能不先去了解在中國如何做律師。第2值得一提的是Sam告訴Amanda為什么她的女兒不愿意說中文,這是個兩個人特殊的鏈接。
說說粗糙的地方。第一美國公司偽造假案子,就不會經過內部的審查嗎,一個頭偽造文書,將自己的企業推上那么大的風險,這個邏輯是在太滑稽。第2,美國律師方面就是一個簡單的評估都沒做,就派人去上海接案子嗎,這個也太滑稽。第3,是我最詫異的。那個芳芳的同事能直接找她家地址去她家嗎,一點隱私都沒有了嘛,而且還那么冒昧。第4,當sam在夜總會見到芳芳,真的有那么驚訝的嗎。白天一份工,晚上一份,在美國本來就是也普遍的現象,像sam這種人怎么會這個反映,還帶到車里去詢問。第4
我從頭笑到尾,看完后心情不錯,這不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大作,甚至也不是一部小清新的純情小片,就是一部讓你看了能夠展顏一笑的電影,挺 好的,個人表示喜歡~
看了一堆垃圾國產片后覺得這部還算”洋氣“。丹尼爾就不必說了, 帥鍋一枚,演成什么樣對腐女來說已經不重要了。耿樂是來打醬油的,只是作為一名身在上海的記者,這身打扮真是有點兒過了。女主美得很,尤其是笑容,特別燦爛,喜歡,演技么,比丹尼爾還是好些的。那個芳芳實在是讓人受不了,雖然對她一口流利的英文很是欣賞,但是不論是裝扮也好,發型也好,尤其是嘴邊的那顆痣,都讓我想起了夜店工作者。后來面對男主的質疑她還委屈的要死,但是我想是人都無法把她當成無辜的吧。
不過,在男主來中國前對中國的想象是很有根據的,并不是喜劇效果。在很多外國人心中,中國的形象還是停留在五十年前。所以說,他的經歷算是比較客觀的描述了中國的現狀,有現代化國際化的設施,也有廣大的市場和大把的機遇,但是,同時也伴隨著法律的不完善,騙子橫行。總之,算是部比較客觀的宣傳片吧,如果有老外看的話。
《紐約客@上海》目的是表達“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道理嗎?生在美國的ABC被美帝調教成了不懂漢語利欲熏心極富野心的生意人,回到祖國大陸于是被感化為堅守正義同情弱者的律師了?這電影比那一分鐘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有用多了。
不過這電影看起來挺有意思挺新奇的,好多場面我都沒見過啊,可能我離開魔都已經好久了,也可能這電影拍的是上層社會高富帥的生活,我等城市下等階層的屌絲沒見過也正常,唯有羨慕嫉妒恨了。
紐約客@上海:伊麗莎·庫伯領演,白天紐約,夜晚上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