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波西米亞人”,本雅明曾做出了定義:他們把全部精力花在藝術活動上并以此為生。這一類人的生活狀況已經預先決定了他們的性格——他們的生活動蕩不定,毫無規律,只有小酒館才是他們的歇腳之地,因此結識的人必然也是同樣的人,這就使他們躋身于巴黎人所說的La boheme——波西米亞人。
考里斯馬基總是帶著他獨特的溫柔與悲觀的理想主義關懷著社會邊緣的人們,既冷清又熱情。
他的冷清在于他幾乎剝奪了角色們笑的權利——即使在最輕松的段落,3位藝術家帶著各自愛人去郊游

對于擁有著底層市儈脾性的三個落魄“藝術家”來說,生活不只有“生存”,這還是一種真實的“體驗”。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很平靜的敘述著他們的生活,在那個藝術無法成為鐵飯碗的年代,本應該像行尸走肉一般的他們卻活出了自己的“色彩”,追求愛情,追求享受,追求形式,人在中年依舊向往純粹的愛情,沒有家庭責任的束縛能夠將身心全部投入到藝術中。
這種“浪漫”和“現實”的碰撞讓我們看到的并不是社會對于他們的不公,而是那種樂觀坦然的生活態度在平淡中顯露的觸動

【波希米亞生活】做點記錄,算是備忘,劇透,非喜勿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