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9 09:55
首映:1999-09-02(威尼斯電影節) / 1999-10-29(美國)
年代:1999
時長:112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3
觀看數:94660
熱播指數:8
來源網:三年網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1999佳片有約,因為閾限空間觀看了這部電影
受了李欣頻的介紹去看了這部電影。
看完后果然夠深刻,潛意識、本我、被操縱等,從各個方面展開了分析。但還是最喜歡李欣頻的解讀。
換腦,過另一種人生。
當洛蒂進入馬爾科維奇的大腦,看著在浴室里的他,感受著毛巾擦撫在身體上奇妙的觸感,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當克雷格操控了馬爾科維奇的大腦,百老匯演員的人生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
同樣的一具軀殼,卻發生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常常將自己禁固于現有的人生,陳舊的身體、不變的環境、腐朽的人群,我們這些當成桎梏的借口,不知道如何突破和改變。若偶爾正能量充足,會以某個日子、某樣東西當作全新的開始,卻依舊是束手束腳,畏畏縮縮。
若我們把每個自己都想象成是馬爾科維奇,我們的身體只不過是用木頭、棉線串聯起來的木偶,背后有另外一個人操縱著我們的想法和意識,而那背后的操縱者可由我們自己隨意轉換和選擇,人活的可能性頓時多了起來。
想成為李欣頻,就想象是李欣頻在操作這個軀殼;想成為尹珊珊,就想象尹珊珊進入了你的大腦。那么我們的人生也有可能從百老匯成為了木偶大師
#五色電影#《傀儡人生(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20221123 推薦指數四顆星
如果有機會進入別人的身體,但仍保持自己的清醒意識,15分鐘的時間,你愿意嗎?
反正電影中有很多人愿意。因為電影里的“別人”是大明星約翰·馬爾科維奇。有趣的是馬爾科維奇是電影外的克羅地亞裔美國演員、制片人、導演,他在影片中飾演自己。因為不可思議的15分鐘體驗,木偶師克雷格和同事馬克辛做成一樁好生意,200美元體驗一次,然后賺了個大發。克雷格的妻子洛蒂也迷戀上這種體驗,因為她想擁有男人般有力量的身體。
四個人
Charlie Kaufman的劇本,請任何一位導演來拍,導演的風格最終都只會淹沒在他強大的個人風格里,服從他的風格,最終都只能拍出一部完全屬于Charlie Kaufman的片子。
其作品中布滿豐富的意象和隱喻。尤其是空間隱喻,在《傀儡人生》中,是一個怪異建筑中的七樓半,是一個通往某人大腦的窄門與密道,是拉著藍色幕布的木偶戲小舞臺。而在《紐約提喻》中,則是永遠都在著火冒煙的房子、是微縮于龐大布景棚之內的復制的紐約城。看Charlie Kaufman的片子,就是對這些隱喻進行拆解的有趣過程,于是隨手做了些筆記,保存當時腦子里的一些想法。
※※※※※※※※※※
1.七樓半,每個人只能在其中腆胸屈背、低頭哈腰,而無法直立行走的這一空間,多像是我們的生存困境,不上不下的樓層(階層)、屈膝的尷尬、難以直身前行的窘迫,多像做人。
2.麥克辛這個詭異善變的女子,代表著欲望的面貌,每個人都受其蠱惑,而無所不用其極地對之展開追求。哪怕這個求索的過程中,會迷失了心竅,丟掉了真正的自我,變成了別人也在所不惜
一場性感的鬧劇,挑撥著人心的欲望。
故事的開始像極了勵志式的影片,一個充滿夢想的男人,被生活和都市擠兌的無處躲藏,他有自己一方小小的劇場,熟練甚至神乎其神的控制那些小小的木偶,他是那里的王,然而出了這個地方,他什么也不是。平淡的周遭,平淡的婚姻生活,平淡的讓他這個天生的藝術家沒有存在感。
故事起源于一個神奇的樓層,7層半,就如同哈利波特中得九又四分之三的車站一樣讓人著迷,低矮的樓層,可笑的歷史,一位讓人心動的女郎,足足撐起整個場面。克羅做那樣一個為夢執著的人,無可救藥的愛上了讓人心動的女郎——瑪馨,瑪馨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驚艷,甚至帶著些粗俗的媚態,對于這個偏執于愛上她的男人一點也不感興趣,甚至有些厭惡。
故事本該朝著一個正牌老婆與小三的狗血言情發展的,卻由于一個丟落的文件夾和一個神秘莫測的小門轉了方向。克羅進入那個小門,卻意外得進入了演員約翰的腦中,看見了約翰眼中的世界,15分鐘后從一個莫名的地方落下。這對于一個對于操控木偶有些致命吸引的克羅來說,無疑是興奮的,他告訴了瑪馨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1999佳片有約,因為閾限空間觀看了這部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