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創作的舞劇作品中,《絲路花雨》的地位及影響力目前尚無可撼動,在此不自量力地談談對《絲路花雨》的觀感。
從情節設置上看,這部舞劇的劇情非常豐富。故事結局符合普世價值觀,情節設計戲劇沖突明顯,英娘與竇虎的個人矛盾、商賈與貪官的階級矛盾,客商與劫匪的民族矛盾環環相扣,的引人入勝。舞臺道具的隱含線索非常值得細品:比如父親手中的葫蘆,在父女救人時葫蘆第一次出現,暗指救人行善的道義;伊努斯贖回英娘時拿起葫蘆起舞,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美德;最后一次是英娘在波斯商人家拿起葫蘆

電影看過無數遍,后來看過一次現場版,整體感覺現場版效果不如電影,主要原因是當時現場的新主演功底真不如賀燕云,有好些關鍵動作都改簡化了還跳得露怯,真是積淀不足;另外就是現場版還換服裝風格了,衣服顏色那個俗艷,亮瞎人眼。
回到電影版,第一次看,最愛的舞蹈段落是反彈琵琶,后來再看,最愛的段落是英娘賣藝,那個節奏、表情、身段、配樂,真是太絕了!
第二愛的是霓裳羽衣,每次到高潮音樂響起,那位配角姑娘自轉+公轉的時候,禁不住眼淚就一陣陣地往外涌,真是心情無比激動。

絲路花雨:吳鴻玉領銜,會向瑤臺月下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