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2 21:56
首映:1975-03-21(中國香港)
年代:1975
時長:10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8
觀看數:38814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傾國傾城:前半段歡脫,后半段壓抑
給大家推薦一部1975年的老電影:《傾國傾城》。這部電影獲得了當年的金馬獎兩項大獎,一項提名。
導演是李翰祥,主演是盧燕、狄龍和姜大衛。美籍演員盧燕飾演的是慈禧太后,狄龍飾演的是光緒皇帝,姜大衛飾演的是小太監寇連材。
這部片子的亮點頗多,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它的臺詞。很多臺詞都頗有深意,忍不住要分享給大家。
影片的歷史背景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光緒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
當時,慈禧在名義上已經還政于光緒帝,可實際上光緒仍得聽她的。光緒雖然很想有所作為
前些天看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從右到左從上到下的閱讀搞得我頭暈腦脹,只有一個標點就是句號,還打得不清不楚,斷句都成問題。
書里說,宮里的太監寇連才這么形容當朝的皇帝:中國四百兆人中,境遇最苦者莫如我皇上。
忽然間鼻子就酸了。
這次看《傾國傾城》,光緒挨慈禧耳光的時候,我都快哭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想看到光緒這么屈辱,還是不想看到狄龍這么不大俠的樣子。
小時候看央視大戲,《雍正王朝》、《康熙帝國》,我想皇帝就該是這個樣子,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對很多人的少年時代來說,歷史視乎就是歷史書。書上怎么說光緒帝的,我完全不記得了。他不是亡國之君,他甚至不如正好踩在時間斷點上的溥儀,恰好成為清帝國的終點。終點再卑微,始終是明明白白的作為標尺立在那里。那么光緒是什么,他的存在有什么意義,他窩囊,他痛苦,他整日擔驚受怕,他還不如一個平頭老百姓,他甚至需要一個太監來同情。
他或許就是這么一個人。
我記得丁肇中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中國歷史我常常考滿分。
記者問他:為什么沒有選擇歷史?
張國榮說他最喜歡的導演是李翰祥,果然是有道理的。《傾國傾城》的確是一部值得如此贊譽的電影。應該說對于剛剛去過故宮不久的人來說,電影里的場景不能算逼真,但是作為一部藝術電影來說,它所營造的氣氛、構建出的氣派,已經足以描繪一個龐大、一向追求繁復精致的細節的帝國皇城的生活場景。從天微亮時群臣在城門外等候早朝,到西太后的起床更衣用早餐,再到光緒步入不知道什么宮的正殿(看門外的臺階和開闊的場院,應該是太和殿)、群臣覲見,一系列的細節都非常完美,給人一種真實的厚重感。當然這里的所謂“真實”,并不能過于推敲。
對于西太后的形象,我當然不覺得李翰祥有任何美化,甚至我都并不認為他對西太后的描寫與我原來印象中的慈禧有任何不同。(不過應該承認,我想象中的慈禧,應該長得更霸氣一些,盧燕的面相給我的感覺還是稍微柔和了點兒。)當然可能本來我對清末歷史的了解也有限吧。回想起來,只覺得祝壽那場戲里,她聽李鴻章說日本人已經打到天津之后的反應特別動人,那種震撼、瞬間由焦急變為無望的頹喪表情,做得十分生動
傾國傾城:前半段歡脫,后半段壓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