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遺憾的是,那些最好動畫片導演已經不拍電影了。
瑪麗和馬克思,以及這部西葫蘆的生活。兩位導演這幾年來都不拍電影了。
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這么好的動畫電影了。
這幾乎是最好的定格動畫,在我心里好過好過一切迪斯尼。
西葫蘆和瑪麗馬克思這么相像。
西葫蘆是克制些的瑪麗馬克思,瑪麗馬克思是精準些的西葫蘆。
都是苦難和孤獨。
每一幀都想截圖下來,可是又覺得沒必要。他們永遠在你電腦里,你最無助的時候就想看一遍。
人都說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可是哪里都會有災難。
總有人學不會做成年人

活下來的叫孤兒,沒活下來的叫尸體,童話就是只有美好的世界,沒有骯臟的世界,這個世界上有富裕的政府,也有貧窮的政府,遇到大災害,大旱,洪水,大地震,颶風,病蟲害,黑死病,不要說孤兒了,成人都活不了,政府也無能為力,所以有時候我還想感謝袁隆平,以及各個科學家,與自然的抗爭,艱難的前行,所以有些時候,腐敗的政府有錢,反而比清廉沒錢的政府更好,孤獨,歧視沒關系,至少活下來了,貧窮,饑餓,病毒才更可怕

本片講述的是小男孩伊卡(小名“西葫蘆”)出身單親家庭,一次意外使得他間接致死了酗酒成性暴力對他的母親,因此被雷蒙警長送去了方丹兒童福利院,在新的地方結識了和自己一樣沒有親人關愛的伙伴,在這里他們相親相愛像一家人,共同面對挫折,互相幫助,一起成長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覺,這部黏土動畫和另一部法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以下簡稱“放牛”)有相似的情節,二者中心思想上都表達了愛,都關注弱勢群體,對劇情起關鍵作用的角色也都是男性,結局也都是相對的happy ending。

“真的不會拋棄他嗎”
“即使他亂涂亂畫”“即使他腳臭”“即使他成績不好”“即使他半夜尿床”……他們在問老師也是在問被拋棄的自己
simon說,我們都一樣是被父母拋棄的孩子。但是面對母親的來信,他不敢拆,當真正聽到信里只有mp3的時候,他還是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反問,真的沒有信嗎?遺憾的是,真的沒有。
這部動畫真的很治愈,當我看見他們開心的去滑雪,看見他們趴在后座偷看老師和男朋友接吻,看見他們在小屋子里打雪仗,看見他們偷偷把卡蜜兒送上車保護她,看見卡蜜兒掀開那個小女孩擋住眼睛的劉海

開始的時候,以為這是一部抑郁的影片。后來西葫蘆到了福利院,西蒙像一個小霸王一樣登場。起初,我以為他就像那些喜歡欺負弱者的“大小孩”一樣。結果看到影片的最后,不知不覺的愛上了這個“大小孩”。他也是害怕孤獨的人啊,卻還是讓西葫蘆和卡蜜兒離開,在福利院中做一個強者,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為了保護朋友。
像這樣頗具魅力的角色還有很多,無論是像正直善良的警官,還是聰明勇敢的卡蜜兒。都是很有魅力的角色。影片的不足也有,比如劇情太理想化,與現實有些脫節。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

這是一部特別棒的法國動畫片,光是聽到里面稚嫩的孩子們那些可愛的法語發音,都讓你有種愛上法國片想學法語的沖動。
故事架構相當簡單,從一個叫西葫蘆的小朋友來到福利院后和一群福利院的小伙伴們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展開….雖然故事的開頭就基本可以猜出個七七八八的結尾,但是這部看似簡單的片子里,濃縮的整個社會,不得不驚嘆法國電影的魅力,一部小孩子和成人的童話里,關于愛,關于恨,關于利益,關于性,甚至關于暴力和變態,透過劇,透過每個孩子的背景

FIFF6丨DAY8《西葫蘆的生活》孩子們太早知曉了人生的苦楚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