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1 00:30
首映:1963-09-02(威尼斯電影節) / 1963-10-15(法國)
年代:1963
時長:108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8.3
觀看數:83815
熱播指數:890
來源網:三年影視
鬼火:有意思!酗酒者戒酒后的第一杯就象經歷一次死亡
我自殺是因為你不愛我,我也不愛你
Ronet在里面真美。
不了解法國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能體會的,就一下少了許多。然而,阿萊的孤獨、尋覓、失望,依然感人。
阿萊,那個晚宴喝酒后,搖晃的,只有半個背面的阿萊;
阿萊,那個坐在咖啡館外,看著陽光下,一個個優雅的、活潑的身影離開視線的阿萊;
阿萊,那個摸摸心臟,用槍對準它的阿萊。
最后一個鏡頭,這個男人從酒醉中醒來,他拿出手槍,左手在胸前摸準心臟的位置,然后右手用槍口對住,果斷的要了自己的命。
黑暗中響起他的畫外音:
“我自殺是因為你不愛我,因為我不愛你,因為我們的關系冷淡了。我自殺是為了增強我們的關系,給你留下,永不磨滅的傷痛。”
你說,他這話是留給誰的?有報復的情緒嗎?聽上去像是對自己所愛的人。
我想了好多天,也不確定。或者,這算他對生活的告白,他把所有活著的意義全部清零了。
他的生活看上去沒什么大的問題,體面有教養,氣質憂郁。人們都很欣賞他,戒酒診所的醫生,昔日的朋友們,妻子和情人都沒拋棄他。他閱讀,剪報,還寫作。出門前不忘選領帶配襯衫西服。
他會看著墻上貼的照片出神的想些什么,即使在他認為外界的一切變化都開始失去意義時,他也會將目光尾隨著一位偶爾經過窗外的女孩的身影,直至她消失在視線之外。可見,他內心還是有一些溫度一些向往的。
他嘗試過尋找意義,在外邊走了一圈探望了一些人,他們的生活消解了他對意義的需求,也消解了意義本身。原來,一切所謂的意義都是無意義
Is inertia an irredeemable sin? Can one still prove the worthiness of his existence when he fails to fulfill the bourgeois society's expectations of him as a rational subject and reliable labor? Is the disobedience of order and middle-class morals still meaningful when one grows older? A barrage of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are thrown upon the audience, yet Malle provides no hopeful solution in the movie.
路易·馬勒的電影世界被物充滿。瑣碎的、雅致的、臃腫的、冷漠的物。最終也是空洞的。
物是人的作品,人的皮膚,錯綜復雜的迷宮,縱使曾有那么一分鐘能夠相互諒解,最終也會分崩離析。物躺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人撫觸,人卻摸不到它們。正如伸手撫摸陽光,卻空空如也。人已經失衡,物是最偽善的憑靠和支點,它營造幻象。飛機墜毀前的滑行,制造飛行的幻象。酒精反是讓人太清醒的苦藥。
長長睫毛,服帖的西服衣領,鏡面布滿灰塵,書,尖鼻子。細致得不能再細致的觀察將帶領我們隨主人公一起進墳墓。成熟意味著接受物是激情(passion)冷卻的產物,是燃燒后的灰燼,灰燼不燃燒但證明它曾燃燒過。成熟仰仗著這個等式過活。青春則是拒絕熄滅,但拒絕不了冷卻。青春穿著物質的外衣行走在世界上,它終將像赫拉克勒斯被冰冷的外衣毒死。英雄逃不出命運。
路易·馬勒的物質壓塌了他的電影。
鬼火:有意思!酗酒者戒酒后的第一杯就象經歷一次死亡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