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4D的丁丁,畫面人物的刻畫,非常到位,皮膚的細節也非常之逼真。劇情不拖沓,結尾的表達,為后續的續集鋪墊了非常好的劇情鋪墊。
缺點:4D的現場觀摩在座椅,閃電,燈光等輔助效果并不夠完美,在與電影同步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強。

觀影于Amsterdam Pathé Arena 3D IMAX, 2011年10月26日。
關于Tintin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中文譯名《丁丁歷險記》,是一位自稱埃爾熱(Hergé)①的比利時畫家于1929年創作的。在他的作品中,丁丁是一位記者,實際上又是一位偵探,他聰明好奇,膽大果敢,協同伙伴不惜走遍世界追捕惡人與罪犯,追索財寶與神器。Hergé將丁丁的故事與不少當時震動比利時的事件與文化相結合,例如太空探索、阿拉伯石油戰爭,這些改編都在《丁丁歷險記》中以一種生動且新奇的方式感染著讀者。②
自1929年丁丁和白雪在兒童讀物Le Petit vingtieme上誕生之后。《丁丁歷險記》這一連環畫在之后的82年里銷量超過2億萬冊,時至今日,年銷量依舊超過40萬冊,被翻譯成80多種語言文字。除了紙質出版物,《丁丁歷險記》還在1960年被改編成電影登上銀幕,1969年Belvision工作室根據《太陽的囚徒》創作了同名卡通片。1976年紀錄片《丁丁》出現在屏幕上。此片主要圍繞丁丁和他的創作者。同年9月29日,一尊丁丁和白雪的銅像在布魯塞爾落成。2009年1月10日,丁丁迎來了他的80歲生日

如果一部電影都是路人甲——數碼復制產品的靈韻
電影已看過很久,到今天才有時間說說。這個電影在大陸的票房不如預期,一周票房第一都沒搞到,甚至不敵《失戀33天》第二周票房。雖然票房不能說明電影好壞,(《東成西就2011》居然騙到那么多錢),可《丁丁歷險記》也不是藝術片。當然有很多原因解釋《丁丁歷險記》的表現,動畫片了,只有3D場次了,檔期了,但條件相似《里約大冒險》進賬不錯。說到底,還是電影本身出了問題。
自從《阿凡達》之后,特效大片越來越多,而且大陸的3D及IMAX電影是不受配額限制的,所以今年排在電影院里等著上映的大片極其多,多到片名都來不及好好取,什么《鐵甲鋼拳》,《天魔戰神》(這是香港正在上的一部電影,還不如直接叫天雷滾滾來得痛快)太有上世紀B級片邵氏武俠片的味道了,還像山寨的《變形金剛》和《鋼鐵俠》,別管拍的是啥,反正一聽就沒興趣,還有數不清的俠和隊長,觀眾連片名都分不清楚。一年到頭,就《失戀33天》還有辨識度,就看這個吧。《丁丁歷險記》漫畫雖火過,但又不是變形金剛和哈利波特正當紅

“丁丁歷險記”tintin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