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部里那艘船沒了油,所以他們沒能離開,所以這一次四只企鵝發了大招,改了一架飛機帶領大家前往紐約。不過中途總是有意外,著陸在了非洲大陸,飛機散了架,這一次如了斑馬的愿望,原始草原上勃勃生機。
獅子的來歷,被偷出來,意外獲救,發揮了自己的天分,卻也忘記了自己的父母與家鄉。
他找到了父親,有個壞叔叔,在和叔叔決斗時,他本以為是紐約的斗舞,滿口歡喜答應了。卻不知在這里在草原上是武力的決斗,不幸被驅逐,連累到父母老獅王也一起受難。而后為了草原的水源

要是你小孩還沒有讀初中,可以帶他到電影院去看看。
沒有什么深刻,深沉的主題,沒有什么少兒不宜的鏡頭,也沒有什么過分惡搞惡俗的內容。你可以很輕松地隨著電影情節笑一笑,而你孩子的話估計已經笑的不行了。你也可以隨意找其中一個鏡頭教育你孩子,“你看,要和小朋友團結友愛哦”。
就是這么個片子。

3號哥們仗義了一把,看了場電影。因為《非誠》和《葉問》我都有看槍槍槍版N遍了,于是只有把目標偏移,選來選去,終于在馬一的美好回憶中選擇了馬二。(其實我很后悔,網上沒找到梅蘭芳呢,馬二卻多了去了,應該孝順的幫母后把梅劇看了)
話說我那廳是個小廳,話說還一堆父母帶著BB去的,于是感覺我是去幼兒園領孩子而不是看電影。不過此間兒童燦爛稚嫩的笑聲,倒是挺受用。年輕真好(這是誰的臺詞來著?)
A片看多了的不好之處就是,一看譯制片我就挑配音,誰叫我有點配音控呢?邱岳峰、童自榮、畢克、丁建華這些中國優秀的配音雖然經典難忘,但不是已經故去就是年老音衰淡出舞臺,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現在譯制片的需要了。可經典的聲音仍然不多,也許是因為后繼無人,也許是別的原因。這多少總讓我感到一絲失望。馬二的配音,怎么說呢,只能算是勉強及格。
劇情感覺還可以,和馬一聯結的算是吻合。不過馬二的主角風頭全被企鵝們搶去了,我和小朋友們一塊哈哈笑的橋段大部分都是有企鵝的部分,比如和猩猩談判時。(當然,好多地方我還樂來著

我最欣賞的一點是,獅子只能通過斑馬屁股上的牙印來認出馬蒂。
而獅子說出的看眼睛就知道是你,也就成為了哄人的甜言蜜語。
我很喜歡故事的最后證婚人的證詞,表面上是在說企鵝和人偶的愛情,但實際是說河馬和長頸鹿。
這樣的錯位感讓人更加容易理解。
本片不是獅子王,不需要要用戰斗來解決紛爭。
兒子的本事與家族世代傳承的技能不一樣,因此被趕出了家族。
但當兒子證明自己的本事有實際應用,能解決傳統技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父親便也理解了兒子。
父親對兒子的理解何其不易,從古至今能有幾起

YOU ARE MOTOMOTO?
THE NAME IS SO NICE,YOU SAY IT TWICE.
我喜歡這段,真有才。

我一直喜歡看動畫片,盡管許多年前哥們曾經告誡我:小心卡通看多了陽痿!我雖沒當過真,可也覺的有幾分道理。那個年代的動畫片大都都天真爛漫,《鐵臂阿童木》、《三千里尋母記》、《森林大帝》、《瑪雅歷險記》……大概看多了那些,人也會變得天真爛漫,自然也就想不起情色肉欲來。(那時候還沒聽說過情色卡通)扯遠了,反正就是喜歡動畫片就對了。
本來對這個動畫沒什么可說的,雖說比不上前一部,可也是上乘之作。情節緊湊,笑料頻出,輕松愉快。本來看完就忘了,可正好看到一篇關于《老人與海》的雜文,又想起了這個片子。
一直挺喜歡海明威的小說,特爺們的感覺。他的性格大概也是那樣,好斗,虛榮,沖動,男人身上的優點缺點表現的都很強烈。雜文是王小波寫的,他不相信命運,但相信與命運搏斗時人性的強悍。也許就是這個“強悍”讓我想起了片子里強悍的紐約老太太。
王小波在的雜文中寫:他和其他許多人一樣,是強悍人類中的一員。我喜歡這樣的人,也喜歡這樣的人性。……在人類前進的道路上,強者與弱者的道路是不同的

【馬達加斯加2:逃往非洲】有時愛情就是一句真情告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