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7495
命運石之門劇場版:負荷領域的既視感:兇真的日記:東京北 雨 19℃ 60%/40% 2005-6-30
首先作為死忠粉先吼一句:EL PSY CONGROO!!!!!
關于劇場版和TV版的世界線理論是否沖突的爭論,智硬的樓主一周目腦洞大開之后結合彈幕和其他影評又回想了一下TV及劇場里的理論,覺得大概應該是這樣的:
1. 世界線理論沒有錯,同一時刻只有一個世界線,沒有所謂的并行宇宙。動畫中作為本次主要觀測者的助手一直都在SG線上,即使是時間旅行到2005年,本質上也還是在SG線上
2. 理解劇場版的關鍵大概在于SG線的真諦:一個沒有迷茫、悲傷,大家都會幸福的世界線(原話不記得了但是根據TV的描述是這個意思),因此分析SG線中事件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大家都不會陷入憂傷和迷惘
3. 根據2中的前提,胸針因為RS的副作用產生了很大的負擔感,本身就是違背SG線的意志的,因此和SG線發生了意義上的互斥——胸針在SG線上的存在開始變得稀薄,進入“R線”(至于R線究竟是怎樣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推測是一種很不穩定的世界線,里面根本就沒有任何其他人因此也沒有所謂悲傷痛苦,基本和SG線的定義符合但是就是不對——看起來偏差0.00001%卻是如此的寂寞)
你...為什么會在這里
不是我來到了這里,而是你正在回來啊
從這條世界線到“命運石之門”世界線
快想想你在世界線上彷徨的時候,我一直在你身邊的事情。麻由里和橋田也是。還有菲利斯,漆原,桐生,阿萬音,都沒有忘記你。
你想一個人支撐這個世界什么的,太自以為是了。
不要忘記...
不管在哪條世界線,你都不是一個人。
不管在哪條世界線我都一定會找到你。
我會不斷的觀測著你,就像你一直在觀測著我一樣。
既然這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的話 那么 克里斯蒂娜喲 可以還給我嗎 我的初吻
命運石之門 負荷領域的既視感,命運石之門的劇場版,岡倫費盡千辛萬苦才到達的世界線——SG線,但由于其他世界線的記憶過于深重,加上岡倫本人的命運感知能力,導致岡倫始終無法建立SG線是現實的認知,最后被抽離SG線,來到與之并行的空無一人的R線。因此需要在需要在岡倫的記憶中留下刻骨銘心的、顯著區別于其他世界線的信息,這樣才能讓他從命運感知能力的過度負荷中解放,從R線重新回到SG線。劇場版在有限的時間里面做到了設謎解謎,同時穿插情感因素,節奏很好,看到最后我能說什么?岡-紅我tm鎖死
這部對世界線的一些說明讓人不舒服。如果把其他的世界線全部收束也就罷了,這里面還說明了許多世界線共存就讓人難以接受了。做這么多都是為了自己嗎,事實是還有其他世界線的諸多岡倫忍受著愛人逝去的痛苦而繼續生活?
開始我認為世界線和今年初《開端》的無限流類似,為達到最終目的的過程里的其他世界會被清除,何樂不為,糟糕的結果都被清除了。
雖然也存在收束,但同時卻存在不同世界線共存并相互影響的現象。既然如此,命運石之門其實是個很自私、利己的故事咯。
岡倫發生混亂時出現了此岡倫未經歷的事
看完0線回來刷負荷。
0線的結局和說法,在我不是特別考究的情況下覺得是盡管收束線會到達SG,但是為了不讓α世界胸針擁有3000次跳躍痛苦回憶以及去找流落在時空中的真由理(盡管岡部有選真由理活下去但是本身并沒有選擇真由理,為了真由理的付出也算是給了個交代。雖然是助手黨卻也不能對真由理的弧光燈計劃做到視之不見的不感動。)β線確實是虐到家了,連Amadeus都銷毀了。所以我也反復強調α線直達SG過程太幸運了,不用承擔那么多額外的精神痛苦。
中二病夫婦,說的話做的事還不能一起簡直天理不容
之前看到不少人噴劇場版,覺得劇場版背離了原來的設定和原理?我第一次看完,也有這種疑問。原因就是那個“R”世界線的存在,讓不少人以為“世界線”理論變成了“平行世界”論是么?
仔細看過,想過之后,發現其實它并沒有違背“世界線”理論。劇場版依舊是“單一世界”而非“平行世界”。理由如下:
1. 現在的世界處于STEINS;GATE世界線上運行,但原先的α、β世界線并未消失,而是作為可能性世界線繼續存在(游戲中原話如此)。TV版中岡部能從α線回到β線這點也可以明確證明。
2. 所以,R世界線與SG世界線同時存在并不矛盾,因為它們并不是同時運行的(就好比Galgame中每個女主角是一條世界線收束,而每個女主線中的選項劇情、分支為世界線)。世界仍停留在SG世界線。只是SG世界線在某一時間之后,岡部就不存在與這個世界線上了,他被強制移動到了R世界線(只是岡部移動,世界線沒有移動,這樣理解不知道對否)。助手在這里作為觀測者,至此,現在是SG世界線,SG線不存在岡部,但如果跳躍到R世界線,就可以看到岡部的存在。
命運石之門劇場版:負荷領域的既視感:兇真的日記:東京北 雨 19℃ 60%/40% 2005-6-30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