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幻想史詩,精心的編排。并不覺得和上帝難為有什么關系。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被全球化和現代化卷入洪流,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這股電子云層阻擋人們的視野,多數人都投身新型經濟(房產、日企、旅游、電腦、中國貨),而一些人想要守住傳統(博物館司機、女繼承者),保衛曾經的文化精髓。于是,繼承者們繼承了爛攤子(未蓋完的大樓、金屬框架的馬),又被當代人恥笑。原來在這股迷霧中,所有人都是迷茫的、無力的。
1、異鄉人
蓋到一半停工的巴別塔,語言不通的異鄉建筑師,失去語言。
收音機代表曾經,被遺棄的科技。
異鄉人受到狗與路人的戲弄,只能走進柵欄中的荒蕪。海灘上,陽傘統統收起,他失去保護。
用謀殺抑制謀殺,痕跡被清潔工瞬間清理。掙扎中學會了俄語,人群依然走開。
2、繼承者
全球化的影響,日企收購地皮,哥哥要去紐約、支持美國書展。文化的遺失。
現代化的影響,時好時壞的機器人,蒼白的室內色,廢棄的未來感的馬和建筑框架。文化的解體。
曠野中的列寧雕塑,武力(機關槍)已經沒有價值。在云層下直立會流鼻血,只有倒立觀瞧。

我們到達了未來,可是我們止步不前。
這是蒼涼的2017年,近未來末世廢土。
天空中電子云層廣告詞下,所有人都會流鼻血。
這是俄羅斯那時的模樣。一個民族在蹣跚前行,曾經的嘗試被放棄,所有的前景都淪為虛無。世界已被切割解構,共產主義和現代化正同時將我們吞噬。
一 溝通無能。
聽不懂語言的異鄉移民,大雪,塑料袋,壞了的錄音機。
謀殺,反謀殺,卻依然是謀殺。
說話和靈魂,失語如同失去自我存在。
二 自我定位無能。
屋內如室外般蒼白疏離。
時好時壞的機器人,對電子時代的始終不信任。
死去的馬和廢棄的,復雜的,空想的未來建筑。
空曠平地上突兀而一模一樣的傘狀物體。
兩個太陽下悲傷的雕像,無趣但必要的政治介入:在列寧頭上倒立。
繼承了大而無當的財產,也背負了父輩的罪惡。一個人就是俄羅斯,蘇聯之后的繼承者。
也是離不開的櫻桃園。
三 回憶無能。
同樣的夢。蘇聯解體的錄音。夢回青春時代。
舞臺群戲般的人臉轉移閃現。機器人的步伐和僵硬的靈魂。
逐漸開始看出野心,一個國家的崩塌,一個民族的無所適從

[img=1:C][/img]
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前,在俄羅斯海邊的雪原中,有一棟爛尾的巴別塔,日本人收購了它:
第一章
外鄉人遭遇了兩場死亡,為了修好錄音機,被迫學會了他國的語言。
第二章
繼承者回家坐在列寧的臂膀上,面對父之罪。
第三章
地產律師每天做著同一個夢,回到解體前一天,死去多年的童年玩伴說,似乎只有你還記得我。
第四章
當年,理想主義導游為了捍衛博物館的存在,抵御巴別塔的建立。收回扣的他發現,中國人不喜歡購買紀念品。
第五章
當所有癮君子倒下時,只有那個傳聞死了全家的非法移民,起身走向車上那位被拋棄的人質。
第六章
自焚毀容的建筑師,可以毀掉廣告牌,但無法向年輕人解釋歷史。
第七章
收購了一切無用之物的繼承者,帶著獨自逃出的小人質,一同沙灘遛鐵馬……

一位想與自己親手建造設計大樓一同自焚的建筑師,因為手中的火柴受了潮而無法如愿。這就好比在電子云層之下的俄羅斯當下社會,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及在時代陰影籠罩之下的人們對現實生活充滿了迷茫、惶恐和不安,與此同時對未來充滿著彷徨悲觀的夾層狀態讓人感到悲憫。結尾稍感倉促,雖然試圖想要尋找新的生活,但新生活又如何開啟?濃濃的賽博朋克,絕望至死的氣息,極其痛苦的觀影體驗。

2017年下的略顯未來的俄羅斯是什么樣的?7個故事中藏著導演的答案。失去語言的異鄉人守著壞了的收音機去蓋一座奇怪的建筑,被狗追逐,以暴制暴,被迫學會了一種新的語言;失去父親的繼承者來到父親剩下的工地,不著調的哥哥要去美國當詩人,有野心的叔叔要買產業給日本人;地產律師總會夢到解體前的少年時光,然后長大的自己去告訴伙伴各自的結局;歷史學家會說多種語言卻只能穿制服做導游,他甚至覺得開大巴更有意義,即使為國家做過貢獻也只能被遺忘,就像是自己所在的博物館;非法移民所受到的排擠和欺壓

【電子云層下】Post soviet lament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