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到底是不是甲殼類動物啊你說,極致受傷后的逃避便是躲進幻象世界,用傷痕累累去添磚加瓦,仿佛眼前世界一片燦爛就是真實了。只是用殘毀的地基構筑的世界里必然痛苦依舊吧,才會在幻象里再受一次傷,再一次再一次。感情似乎從不存在對錯,情不自禁的出軌還是為性所引誘都已不可知,斯人已逝后的被原諒不過是心理安慰罷了吧。哪存在什么原諒不原諒!難道一句原諒就能卸下所有重擔么?那個靜謐的水洞里不過是兩撮沒有生命的無機質罷了。最終,大夢初醒后是希望還是絕望,便是在海邊導演給出的不可預知的未來。
較之觀音山,二次在劇情上用“類驚悚”包裝推廣,更商業更完整好看,信息量也夠大,像是編辮子似的把三條時間線逐漸編入劇情,但是有些標志性的東西很好看懂。如同片名二次曝光,現實和幻覺的雙重曝光讓片子有些迷幻。這件商業外衣,看起來比觀音山更合身了。而且!更令我感動的是,雖然還是大量的手持鏡頭(這是李玉的風格化視覺吧TOT、真心有點練胃…),但入眼觀感順滑很多,以至于我再影片結尾才出現頭暈想吐的癥狀= =。片中有多處航拍夜景鏡頭

即使有人在說導演的文藝化演繹不足,商業化演繹生硬,跟拍鏡頭多到無力,特寫鏡頭蒼白,反復......三只花瓶應用張力可再足,故事可以再精簡和封面,內容的演繹可以再虛幻,滿足文青看客們對玉導寫意的迷戀
但是客觀的去講,對一個偽文青來說,是達到我得期許的,起碼值得去影院去看(即使觀影過程中也多次感覺眩暈和對SB結尾的碎碎念)
但是看過影評后,我的確想寫點東西,或許無關電影,但在最近略顯混沌的工作生活中摸索和驗證的那句話—反面質疑更具力量
對于導演風格,無論是那位看客說的:三步電影從寫實、寫意到實意融合,還是玉導本身對商業看客對寫意迷戀的追加,但想表達的太多,臃腫的細節,讓主線泛化,讓看客迷幻,忽略的“實”的本意,是讓我最不認同的。至于,其中鏡頭應用不過是手段,遠不如那些刻意增加的小毛邊讓人痛恨
未完,待續

《二次曝光》無腦懸疑片 基友說:導演想告訴我們他就是1小2B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