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半吧,比一般強點,比佳片差點。這片子有自己想法,但始終有層隔,情緒以及主題最終都沒有很好TOUCH到觀眾。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張艾嘉在汽車里的那場哭戲。哭得是可夠慘的,張艾嘉本身的表演也沒有問題,可因為之前鋪墊太少,很多觀眾才剛好連猜帶蒙的弄明白張艾嘉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還沒有能完全的接受這個人物,體會她的情感,于是無法感同身受。這時候來這么一段無節制的哭戲反而讓觀眾陷入一種尷尬的沉默之中,這種尷尬在于觀眾心里都明白這一段是導演憋著勁讓我們感動呢,目標就讓我們跟著哭,至少也得眼眶泛紅,飽含淚水吧。你看這表演,這哭得,多慘啊,你丫不感動你還算是人嗎?可實際情況是我們真就不感動啊,于是就尷尬了,而最討厭的部分是這個鏡頭還他媽的這么長。
可是緊接著的那個隔著汽車殘破玻璃射向車內的鏡頭不錯,用壞了一個窟窿的車窗來指代張破碎的心比這樣直接缺乏鋪墊的慘哭好得多,何況破玻璃里面還有張的一雙手在絕望的伸張著,觀眾耳邊還有張的哭聲持續著,這樣隱忍留白的表達效果來的更好。

很久前就說看的電影,一拖又幾年。
里面有我熟悉的地方,熟悉的街景,熟悉的風光,熟悉的歌曲。不過當藍蓮花響起的時候,還是驚嚇了一跳,這個電影居然還有許巍的歌。火車,峽谷,吊橋,青山,都是我喜歡的元素。
可惜有點刻意和故作的迷茫。范冰冰和陳柏霖為什么不敢在一起?感覺牽強。最后張艾嘉因觀音廟而大徹大悟,似乎也太概念化,還是刻意了。汶川地震是震撼沒錯,可放在這部影片里面,感覺突兀,也沒太大必要。范冰冰和張艾嘉角色的性格和故事設置感覺都有些問題。并不能非常打動人。
能感覺到導演的用心,她想表達的東西很多,可是似乎不太成功。不過,有想法是好事,電影院能多些這樣的影片,終歸是好的,想想那么多腦殘弱智片。我還是認為李玉最好的作品是多年多年前的《紅顏》,當年看得很震撼。《蘋果》則相當不喜歡。
不過還是很喜歡影片里面的火車戲,三個人坐在火車上的拍攝很美。配樂很棒,悠遠,迷幻,意味深長,查了下, Peyman Yazdania,伊朗配樂大師。也是《Yi He Yuan》的配樂。
(找了好久

《觀音山》觀影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