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年齡的時間到了,今天不說劇情,來聊聊《絕代雙雄》的主題曲《風雷動》。
說實話,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還小,很多情節都不記得了,但是它卻是我對五代十國的愛恨情仇,家國江山與兄弟情義的啟蒙。對南唐與北宋之所以感興趣也是從李煜與趙匡胤的恩怨開始的,當然小少女時代的我關心的只是趙匡胤和京娘、李煜和大小周后之間的愛情故事。
《風雷動》是蕭麗珠演唱的。蕭麗珠是臺灣嘉義人,活躍在七十年代的臺灣歌壇,以清新自然的風格在那個流行濃妝艷抹的浮夸年代里獨樹一幟。1982年,蕭麗珠結婚后定居新加坡。1986年,新加坡電視機構制作古裝歷史劇《絕代雙雄》,邀請了蕭麗珠演唱劇中的主題曲和插曲。
看上去跟鄧麗君的風格相似,但是蕭麗珠的嗓音更英氣一些,鄧則更為委婉。(本劇中的《無言獨上西樓》一曲,蕭和鄧都演唱過,感興趣的可以找來對比聽一下。)
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我所出生成長的沿海小城里蔓延著一股追慕港臺新加坡的文藝氣息。粵語歌、臺灣民謠和林清玄、席慕蓉等在校園間彌漫。
在上不能仰沾隔隔江相望的大都市上海的時尚…

《絕代雙雄》雖然算不上歷史正劇,但已經很接近了,先從人物形象說起。
至今演過李煜的演員不少,但最經典的只有兩個,一個就是《情劍山河》中秦風演的后主,氣度不凡,很有古典詩人氣質,一個是《絕代雙雄》中李文海版李煜,文雅、單純、善良、慈孝,他的詞美得連德昭都喜歡,卻又遭到光義的嫉妒。和大小周后的夫妻恩愛,都表現得有血有肉,它不但是一名詩人,是一名丈夫,他還是一名父親,也是一名哥哥,對七弟從善處處包讓,是一名兒子,為了父親出家為僧,法號“明德”,總之就是形象很全面。
再說趙匡胤,我可以說林明哲氣質有些偏文人,但他塑造的匡胤形象很全面,演技真好,剛出場如孩童一般天真可愛,又調皮搗蛋,后逐漸成熟,他不但是一名帝王,他還是一名兒子、丈夫、父親、哥哥,仁義又狠絕,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他有優點也有缺點,是一名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情劍山河》中的匡胤也如此,問君中的似乎只只表現出他是一名帝王,而且缺點沒了似乎被神話了。 《絕代雙雄》是最早的,也是最接近正史的,那版里面…

絕代雙雄指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南唐后主李煜。故事中幾段著名的感情糾葛分別是:桃(陶)三春三打鄭恩,李煜和大周后、小周后姐妹的愛情故事,趙光義(宋太宗)對小周后的單相思,趙匡胤(宋太祖)千里送京娘……
風雷動變化瞬息間
英雄淚如何說從頭
前塵灰飛煙沒
嘆回首月明中
往事如煙似夢
轉眼歲月匆匆
誰為誰等候誰為誰蹉跎
到此刻依然模糊在其中
人間悲歡緣分不同
你擁有你的來時去時路
我若同行命運如何
聚散離合
誰能預測
別追問今夕可有舊時夢
煙雨中心迷朦
桃三春三打鄭恩:
比《河東獅吼》牛多了的故事(陳季常只是個讀書人,柳氏雖然兇悍卻沒打過陳季常,只是捶墻的聲音很大罷了)。在大家都沒發跡的時候,還是個賣油的小伙計的鄭恩,因為嘴饞去偷西瓜(偷來的比較甜),結果被賣瓜女桃三春發現。于是鄭恩掏出家伙拘捕(請注意,在鄭恩掏出武器的時候,他的犯罪性質已經從盜竊變成了搶劫)。先后從事了賣油郎、竊賊、強盜等三個很有前途的職業的鄭恩驚恐的發現:干一行愛一行的桃三春除了勇敢、智慧等諸多優點以…
這個題材,這部好像是最早的。但至今為止,還沒有看到能超過它的。
后來的《情劍山河》《問君能有幾多愁》,雖然服裝道具精美許多,場景宏大許多,但都流于表面,沒能拍出那種蒼涼、深沉的家國情懷。
很多年后再來看,發現居然還是這部新加坡的電視劇最能打動我。看到最后,一種悲涼、無奈的感覺沉沉壓在心里,倒是想到了這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雖然同樣是編造,同樣是戲說,但能給人歷史感的只有這部老劇。其他的幾部,回想起來,記得的只是演員(不是角色),而這部,能讓人記住的是情懷,故土家國的情懷,歷史的情懷,英雄相惜、兒女情長的情懷。
里面的音樂和歌曲也都不錯,古典、大氣。
老片多數不像現在的片子這么浮躁。編劇、導演和演員,可以看出來都是很用心的,肯在故事、人物性格和時代背景上下功夫。并且,在他們心里,有一種對中華歷史的敬意和認同,雖然人家是新加坡的。(而我們的片子里,好像恰恰缺少這種情感,也許和所受的教育有關吧。)
錢穆先生說,對本國以往歷史應懷有溫情與敬意。可悲可嘆,…

五代十國,朝代更替,亂世之中,是需要一位英雄去統一天下,使百姓從此安居樂業。因此趙匡胤橫空出世,金戈鐵馬,平定中原。所以the sword當然指的是宋太祖趙匡胤,而在五代十國,又出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尤以填詞著稱。既有江南繁華的浪漫,又有北地的悲愴現實,既有三千里地山河的氣魄,又有垂淚對宮娥的細膩,所以the song 當然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絕代雙雄當然名副其實,文武雙雄。
我還是喜歡李煜的支線,女性應該都喜歡浪漫情懷又品學兼優的男主,只是他不適合做帝王,或者說不適合做亂世中的帝王

“絕代雙雄”91年的我那時三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