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改編通常只選取傳主最重要的人生階段作傳,而《漢密爾頓》雖然略去了青少年時期,但將漢密爾頓從初出茅廬至離世的漫長經歷塞入兩小時四十分鐘里,無疑使信息過于密集,相比于其他音樂劇來說,《漢密爾頓》劇情較復雜,先不談連刷數遍熟記臺詞甚至倒背如流、沖情懷為官攝怒刷9.6高分的忠實粉絲們,大部分普通觀眾看過一遍只能記個大概,記得他的低微出身、他的風生水起、他的愛恨情仇以及他的落寞結局,關于政治細節的臺詞雖字字珠璣,但為了將故事盡可能完整地塞入有限的時間內而犧牲了表演節奏

1.Leslie的演技和歌聲一樣細膩,尤其wait for it細節處理得太好了,這首讓我完全感受到官攝的意義。
2.不管腿多長仰拍都變成五短身材,更不用說本來就并不高挑的兩位男主,建議百老匯官攝從此杜絕仰拍!!
3.終于看清二樓都是誰在干嘛了,Laurens死的時候,Lafayette和Mulligan也同時收到了信;1800選舉后TJ和JM的戲份就結束了,后來站在二樓看著Hamilton和Eliza的都是Lafayette和Mulligan;non-stop里Ham在滔滔不絕演講的時候,樓上的大姐、Peggy、Lafayette等人都聽得趴下了。
4.也是non-stop里

作為一部好評過載的音樂劇,我在看完之前也沒有想過自己會給出這樣的評價。
我還記得上高中時的一節音樂課,那天音樂老師極為少見的沒有生病,家里也沒事,帶著我們看了一小段《歌劇魅影》。聽慣了周杰倫,west life的我,循環播放了《think of me》,《the music of the night》等單曲整整三個月;
我現在也時不時的,在心情愉悅的奔著夕陽回家的路上,放一曲《芝加哥》里的《all that jazz》;
也時常聽一聽《悲慘世界》里的《master of the house》,幻想著是不是有一天唱給連受精卵都還不是的兒子。

看了如雷貫耳的音樂劇《漢密爾頓》。
好奇,一部演繹兩百年前政治人物生平的歷史劇怎么大火?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一生確實傳奇。從歷史角度,他的華彩樂章即其豐厚的政治遺產,豐厚到須用專著論述。從故事角度,當然,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更有看頭。
兩相權衡,全劇以四分之一篇幅凝練了漢密爾頓的主要政治生涯。凸顯的高光點有,以千鈞筆力推動憲法在各州獲得通過(相關文章結集即《聯邦黨人文集》);從統一債券市場著手構建聯邦貨幣金融體系;還有促成中立外交。這些

《漢密爾頓》一部真正的美國故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