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別離》之后,我翻出了阿斯哈·法哈蒂比較經典的幾部片子,《關于伊麗》是其中之一。
電影圍繞三對夫妻及兩位單身男女在海邊別墅度假的故事展開,伊朗女孩伊麗被賽碧德勸往一起前去,并被安排與客居德國回伊朗度假的單身男青年阿莫德相見。那個漂亮而神秘的女孩伊麗并非主角,但電影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她展開。
伊朗電影始終是圍繞著伊斯蘭教根深蒂固的傳統,《關于伊麗》也不例外,它似乎表達了關于女性權利的無奈。在伊朗宗教里,伊麗有著未婚夫仍去相親所背負的是一種罪行

落水好像被賦予特殊意義一樣?大家都因為水,在水里慌做一團。慌做一團之后每個人的精神面貌都順理成章地改變。
后面的劇情就是當時男主角在車里說的的那句話:痛苦的結局好過沒有結局的痛苦。
導演通過后半段大段的來來回回的推拉讓大家看到,普通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該繼續尋找,或者放棄尋找的痛苦選擇后會選擇默認放棄,并讓自己接受一個痛苦的結局。
“藝術家關心的是否真的是道德問題?還是執著于不斷挖掘當人們面對道德問題時,究竟我們在用什么做判斷和選擇

這部電影最值得贊賞的一點是生活化的演繹,導演的功力相當深厚,能夠把演員調教的如此完美。
在對白中串進去很了多細節,比如說到一半開始笑,說到一半開始咳嗽,嘶啞的聲音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能給人非常不同的體驗,幾乎能直接左右觀眾的代入感。從野餐所有角色出場的一段小對話開始我就被富有生活氣息的對話深深吸引,打趣時的笑腔恰到好處,塞碧德制止佩曼時的情緒變化也不顯生硬,而且整部電影里這些細節都加的非常順暢,沒有一丁點違和感,這一點實屬不易

電影表演經典示范教材。不是新片,卻是近期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一部,真實,不做作,無表演痕跡,伊朗電影一次次用平凡小敘事把自己推向國際影壇,全賴那些演員樸素的“表演”演繹畫面和滲透情節的能力,這種能力超替了場景大制作,亦如他們平實的生活。《一次別離》的主演在本片中沒有凸顯,似乎在告訴我們,伊朗優秀的演員太多了。
還是在伊朗同學的推薦下看了這部電影,據說這部片子在伊朗國內的評價一直是高于一次別離的。之前看了豆瓣的其他評論,一直有種這又是一部婦女解放電影的假象,但和同學討論后,卻出乎意料地發現所有伊朗同學都堅決認為Elly是自殺這個事實不可接受。
當然,Elly的死因其實并不是那么重要,局內局外人的感受,本來也就不該一致。只是似乎第一眼看過去,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一個糾結于傳統道德觀和內心真實聲音之間的女人的無奈;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能把眼光從對Elly的聚焦轉移到整個旅行的每個人身上,拋棄對于伊朗社會先見性的偏見,也許會看見更多關于人與社會本身的關于道德和倫理的探討。無論Elly是何種陰差陽錯踏上了這次死亡之旅,也無論她的過去如何,在這群人中間,她永遠是出離于核心的一個局外人的角色。
這不由讓人覺得心寒——在你不了解一個人的時候,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去懷疑而不是信任;于是在她失蹤后,大家一致的反應是她是不是離開了,而不是萬分確定她其實是救人而死。我個人覺得

Iranian dramaturge Asghar Farhadi’s fourth picture, ABOUT ELLY is temporally condensed within a weekend sortie, and spatially confined around a seaside resort. 3 middle-class couples (each with their young children, numbers vary from two to naught), their visiting common friend Ahmad (Hosseini), an Iranian living in Germany and recently divorced, plus a fresh face, the titular Elly (Alidoosti), a young kindergarten teacher befriended by one of the wives, Sepideh (Farahani

“關于伊麗”曲折莫測的懸疑片 很厲害的導演,很厲害的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