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老先生作為哲學教授,不僅自己一生喜愛思考,還急不可耐地讓兒子也早早地學會了思考,搞得兩個人見面就吵,象有世仇一樣,很多父子就是這樣,時間會最終化解所有誤會,叫妥協也罷,叫和解也罷,親情會讓人放下所有虛偽的面子。這不是電影的重點。摩根在公交車上先被波林一頭金發吸引,又被波林出手相扶的善良感動,然后施展年輕人手段,兩人越走越近,這不是老少戀,摩根嘗試重溫舊夢,想要重牽心愛的太太的手;而在波林,不過懵懵懂懂地幻想尋找缺失的父愛。這也不是電影的重點。波林在摩根眼里,如明媚陽光下的葡萄一樣燦爛,透明,生動,真實,而就在這鮮活的生命外表下面,摩根也看到了同樣困擾自己的東西一一孤獨。摩根因失去太太,獨自一人重復日子,倍嘗寂寞滋味,看到門后那摞報紙了嗎,真讓人心酸。再看波林住的地方,凌亂,空酒瓶,那不是家,那僅僅是個睡覺或者是麻醉自己的地方,在那樣的地方,每一寸墻都刻著傷心,每一件物都在嘲諷,漫漫長夜更是考驗波林崩潰的限度。就是這樣兩個人,被對方臉上的落寞所吸引,惺惺相惜,彼此靠近
這是一部講述“愛”的電影,愛與愛情不同,它包含了太多其他的屬性。愛可以貫穿于友情、情親和愛情之間。那種只要對方陪伴在自己身邊自己就感覺足以的味道。無法衡量、無法比較更異常的純粹。摩根對波林的愛就是這種味道,彼此陪伴毫無間隙,但老摩根心理清楚那不是愛情,他只愛妻子一人,且此生不渝。
邁爾斯的出現是來終結摩根的生命,對摩根的離去賦予意義并了卻遺憾。一個人完全沒有了遺憾,生死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而邁爾斯和波林的愛情在最后環節的出現正是對愛和愛情最完美的證明,一個字和一個詞語的區別,摩根對自己兒子說:“如果你敢拋棄她,我就殺了你” 這不正是對家人保護心切的用詞嗎?這個規規矩矩的老人突然變得言辭如此激烈,除了家人誰能讓他做到這個程度呢?
可愛的波林,從始至終都是關心摩根的波林。她只想關心他,其他什么都不想!純粹是對愛最好的表達。沒有原因,也不問結果。

《摩根先生最后的愛》第二春?真是個糟心的片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