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掉進下水道的500塊紙鈔,一條金魚,倆兄妹,形形色色走過的人,僅僅這些元素就構成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太簡單了,簡單到我甚至覺得我只是在看一部兒童片,世界對大人是不完美的,但對小孩子始終是友善的。
我甚至在心里偷偷腹誹,遠沒有《小鞋子》拍的好呀。
后者影片里濃濃的親情以及生活的美好向上在這里只拿了支筆輕輕的做了下白描,字還沒有成型就急急的逃開了。
但影片放到最后,我突然就發現,我并沒有看懂它。
少年寂寞的坐在下水道前等著兄妹,白氣球在竹竿頭頂寂寞的隨風舞動,有行人形色匆匆,不予理會,也有人走近搭訕,忙于生意。這些都不是他想理會的事。
然后鏡頭緩緩拉近,小女孩終于抱著心儀的金魚站到少年面前,但不足兩秒鐘,倉促跑開。
最后的畫面就定格在白氣球上,阿富汗少年偏頭捕捉著兄妹倆跑開的身影,滿是迷茫。
身邊的人來了又走,我們短暫相識然后分開,一切理所當然。
在這個等待新年鐘聲的寂靜城市里,只有少年想不明白為何兄妹倆抱著金魚一聲不吭一走了之。
這也是我們從來沒想明白的世界。

【白氣球】作為電影中的意蘊符號,真是高明得令人擊節!
小女孩的楚楚可憐,引來諸多老老小小幫忙。被世故腐蝕了的我,一直忐忑:好心的人們是否別有用心。當那張鈔票終于重歸小女孩手中,我恍然悟到導演的用意:這個國家可愛的人們,尚未被貧窮蒙蔽了他們的善良。至少,他們還有白氣球一般的孩子們。
好一杯清淡芬芳的“茶”——東方人特有的清晰和深度。品茗的滋味是:洗盡鉛華。

在經歷片中那一段段小故事我深思到:我們想當然地認為他們理應會為了撈出他們的500元紙幣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但是他們沒有做;我們想當然的認為他們理應去做或者說一些感謝的話對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但是他們沒有做。
每一段都是很令觀眾想象不到的情節。難道這是導演的逆向思維,以此來讓觀眾反思這個故事的本質讓我們知道我們到底怎么對待那些幫助過我們或者冷落過我們的路人甲嗎?
阿富汗男孩的竹竿上面之所以是拴著一只白色的氣球,片名之所以謂“白氣球”,應該是借白色來映襯兒童的天真或者清純吧。

阿富汗少年用兩個氣球換了泡泡糖,結果兄妹都沒謝謝,拋下了阿富汗少年,
我一直期盼著,快回來感謝,一直期盼帶他一起回家過個年。結果沒有。
估計導演是阿富汗人,想表達 現在的伊朗忘記了曾經幫助過他們的阿富汗人。
軍人那幕:車費是300元,我以為結局是女孩想請軍人幫忙撬開柵欄。然后買一條金魚 然后把剩余400元給軍人,300元車費 100元買些禮物糖果給軍人的妹妹。雖然女孩回家被父母打了,
但是她心里開心。 呵呵!
最好的電影就是讓觀眾一起思考,而且是反復思考

一件兒童的微小日常拍成的電影,很多違背了我的常規腦回路啊,讓我意識到自己有點猥瑣、以及對社會、對普通人的不信任,我一次次的猜錯了……
1、寵妹哥終究還是幫助妹妹要錢買金魚了,媽媽居然也同意了,好吧,我錯了
2、街頭賣藝的老人居然把錢還給了小姑娘,而且小姑娘錢不見了原來不是他們做了手腳,我錯了+1
3、裁縫鋪老板不是只唯利是圖的人,最后還是搭了把手,我錯了+2
4、哥哥幾番嘗試失敗后,去找對門老板居然還是回來了,沒有嘗試失敗就丟下妹妹回家,我錯了+3

一派對內祥和中的純白氣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