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去窺視別人的生活,還自覺高尚正確,其實是很自私、很不道德的行為。
但是,我喜歡這部電影傳達的主題:二重生活,雙面人生。
我也很空虛,好像知道為什么又好像不知道,這就是我為什么空虛的理由吧。
女主的空虛源于寂寞、孤獨。
她說她愛的人離開她了,所以她一直在想這些事情,因此很另類的找不到朋友,無法建立親密關系。
遇到卓也之后,還是空虛,不知道該如何跟他說自己的想法,其實女主說不出來自己是怎么想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癥結在哪兒,她的迷茫是真迷茫,空虛是真空虛

長谷川飾演的是一個惡質的所謂成功人士,已在社會打磨多年的他,心已變得麻木而冷酷無情。不知是不是有心想占女主便宜,我在他身上看到的只有自私,而沒有理解。和小三的那條線,我記不太清了,然而比較肯定這婚外情只是為了轉移婚姻中的煩惱。另外,最不該的,妻子把孩子卷進來了,讓孩子親眼目睹丈夫和小三的會面,帶著孩子去捉奸,這是讓孩子多記恨父親,她全然不顧會對孩子有多嚴重的心理陰影。
之所以很多人覺得長谷川在這部戲里特別帥,以致以前沒有發現這么帥,大概和他飾演的是一個"壞人"有關系吧

<圖片1>
一個哲學系的研究生,為了研究人的“存在”問題,根據導師——一個一心撲在學術上的哲學家,研究存在哲學,希望能系統介紹海德格爾的學生德里達,用來解讀時代,解讀人類——的提議,“無理由地”跟蹤一個人。
“無理由”就是不帶感情地去“研究”他人。當然不能被對象發現,更不能與跟蹤對象接觸,否則就不夠客觀、不夠中立。然而,雖然隨著劇情,被跟蹤者的生活呈現了與表象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樣態,但到最后,他始終還是生活在自己的軌道里。反而跟蹤者的生活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她的男友在知道她的秘密跟蹤時說的:
“你研究別人的生活,卻不知道我們為什么在一起”。
哲人只憑借興趣仰望天空,卻從不低頭注意自己的腳下。
更可悲的是,她所謂的客觀,根本就是自己的臆想。在導師知道自己是第二個跟蹤對象時,說道:“這里面包含了與事實不符的記敘”(第一個又何嘗不是呢?)。導師的妻子不過是他花錢雇傭的女演員,只是為了身患絕癥患而不久于人世的母親一個安慰。
真正懂得人生的不是哲學家

夜已經很深了,本來是因為看蘇打的作品,來看這部電影。沒想到這么上頭。
這是一部想要探討“存在”這個哲學詞匯的電影。對于一個故事的主題來說,這超綱了。哲學家可能會用戲劇來表達思考,電影有點難。
于是在故事中,為了人的存在感,白石珠想要做問卷調查。老師直接拒絕了,寫在紙上的回答,幾分真幾分假呢,況且很多人也不會去思考自身是如何存在的吧。老師說你去無目的的跟蹤,記錄一個人的生活軌跡,看他是怎么存在的。這個說不了慌。于是看和被看的關系產生了。
看和被看是什么關系呢。有人看著你

人所不經意看到的他人,和所努力跟蹤看到的他人,其實,都只是一部分,只是人的表象。很多空虛和秘密沒有說出來也不想說出來,但洞穴終須填補,那就是幻像和拖鞋。這電影借用了一個哲學論文的契機來講這個故事,講得含蓄平穩,岸善幸這種點到為止的風格一直不錯。門脅麥就是一張文藝片女優的臉,把這種不安和躲閃演得很好,從以前就喜歡他。川谷川叔腿長一米八好帥,亮點是西田尚美的劇中劇和垃圾監控的黑白錄像。感覺是一部很有余韻的電影,不錯。還有那句關于秘密的臺詞,說得真好。

電影情節進行得安靜緩慢,一如女主阿珠給人的感覺,安靜,不動聲色。這樣的性格才適合跟蹤吧。跟蹤,是女主阿珠的研究生的論文主題,從跟蹤尋找哲學,很有意思的題目。她接著先后跟蹤了自己的鄰居石坂史郎和自己的老師筱原野,通過兩次的跟蹤窺見他們表面下不為人知的一面。
跟蹤,是種病,試想,現實生活誰能忍受別人的偷窺。所以,如果存在一個喜歡跟蹤的人,盡管他只是純粹的喜歡,醫學上也會把它稱作跟蹤狂,而不是別的。跟蹤,它又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想想,你與一個人不認識,卻住在同一個小地方,你就像看現場直播般看待別人的人生,不評判,不指手畫腳,然后感嘆,原來還有另一種活法。也許你不是女主,哪來那么幸運,隨便就跟出了一部電影,三角戀,暗戀,自殺一起來湊熱鬧。
電影終究是電影,結局很圓滿,女主寫就了非常棒的論文,教授自殺未遂并和喜歡的人結了婚。而女主的論文說,跟蹤,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設想自己是他,來了解他人的人生,意志和熱情。(大概是這樣吧)
了解別人的人生,那是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事吧,你眼睛看到的是真實的

二重生活:驚喜連連!隨隨便便的影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