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奧斯卡終于在烏龍中落幕,最佳影片是《月光男孩》,很多人在問憑什么?而《月光男孩》主打同志題材又會讓人不由得拿它與《斷背山》對比。《斷背山》的藝術成就明顯高于《月光男孩》,《斷背山》在豆瓣電影top250里排名98,經過了時間的檢驗,這部電影在電影史上也許都會留下痕跡。
而《月光男孩》最大的的關注點居然是奧斯卡頒獎大烏龍,那么電影本身憑什么得獎?懷著這樣的疑問,我觀看了《月光男孩》。
看完之后我才知道了原來《月光男孩》在同性愛情的表達上收斂克制,把更多的內容放在了一個孤獨男孩的成長上,借著大量的留白和沉默讓觀眾去靠近和體會主人公內心的成長變化,同性的友情(和胡安的)和愛情(和凱文的)都是這成長過程中的溫暖陪伴。
對于同性之愛的表達,《月光男孩》顯得甚至有點突兀了,喀戎和凱文在第二小節里在沙灘上接吻的時候,由于前面的情節沒有給到合理的鋪墊而顯得突然。直到第三節才扳回一城,就是喀戎和凱文十年后的見面,滿身肌肉帶著大金鏈子的喀戎在餐廳里見到凱文之后,又變成那個小小少年

有色人種的LGBT題材電影。劇情上是Chiron,一個黑人同性戀男孩孤獨的成長之路。媽媽吸毒,缺乏父愛,同學欺凌,唯一好友及愛戀對象的出手想像。所幸,最后成長為一方毒販,內心仍有很多柔軟之處,不論是對小弟,媽媽還是Kevin。”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很美。剪輯和配樂也不錯,劇情是看似平靜實則洶涌,可是我現階段還是比較喜歡“三個廣告牌”那樣劇情張力明顯且不隱忍的派系。看起來心情更澎湃一點。

每個人都是人生洪流中的一片孤帆,在不安中尋求著依靠,尋求著自己。由巴里?詹金斯執導的《月光男孩》,通過講述一位黑人男孩曲折的人生歷程,和我們討論了人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以及愛到底是什么。
這部映影片采用了不多見的章節體式,將主人公希隆的人生分為了三個部分分別進行講述。每一段故事的開始都與前一段故事時隔已久,隨著故事一點一點的推進,主人公的生活也就被一點一點地展現出來。例如第二章“希隆”

《月光男孩》2016年,奧斯卡 | 政治正確還是實至名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