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如果有細節缺失了,記憶會用根本沒發生過的事填補那些確實。
Memory is dynamic. It's alive. If some details are missing, memory fills the holes with things that never happened
人的潛意識阻止我們去黑暗的地方,而記憶會帶我們去想去的地方
A human mechanism prevents us from entering dark places. Memory takes us where we need to go.
夢與記憶交織,是逃避還是忘記?
Ari Folman這樣嘲弄著戰爭。

這是我看過最接近真實的動畫片了
影片從一個戰場上士兵的視角
漸漸的把觀眾引到了當年貝魯特那場大屠殺的面前
一個國家的建立不可避免的總會出現血腥的經歷
但即使是血腥 可能也要分級吧
在那樣一個戰事多發的地方
有時候人的原始性 殘忍性 是不受理智控制的
而那些被這樣的歷史所無情的碾過的逝者
也終將如歷史般的模糊 消失
正所謂
親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
只有那些曾經經歷過歷史的人
才知道歷史是多么珍貴
于是作為曾經目睹貝魯特大屠殺的一名以色列士兵
導演福爾曼把自己從新化身成片中的退伍士兵
在多年后的日子里
試圖還原自己那不愿面對而已經模糊的歷史
也帶著人們一步步重新又回到了多年前的戰場
回到了那個滿是尸體的貝魯特難民營
于是
我被震撼了
就像我第一次翻看《黑鏡頭》一樣
我感到渾身僵住了
尤其是結尾那些珍貴的歷史鏡頭
真的希望那些都只會在歷史中出現
不要在人類的明天重又上演

這首曲子的名字是:Piano Concerto No.5 2.Largo。片中出現過幾次,第一次是那段關于虛假的記憶的敘述。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曲子,我聽的是GLENN GOULD演奏的版本。在戰爭的背景下它的出現有一種讓人脊背發涼的冷感。生命和死亡,美麗與邪惡的輝映是如此的震撼人心。而我們觀看這一切的時候就像那個記者描述那段經歷的時候一樣——對于人類歷史上的種種難以想象的邪惡而言,我們只是一個旁觀者,我們無法做任何事,甚至僅僅是正視。

以色列電影《與巴什爾跳華爾茲》(Waltz With Bashir)很難歸類,到底算紀錄片還是動畫片?奧斯卡評委會最有意思,干脆將它提名為“最佳外語片”。確實出人意料,但也不算荒謬,因為《華爾茲》是希伯來語電影,不過這么一來,一部應該被載入紀錄片史的佳作就輕易被奧斯卡忽悠。
《華爾茲》應該算歷史上第一部動畫紀錄片。其實在紀錄片中使用兩維和三維動畫已經越來越流行,去年另一部被奧斯卡無端忽略的紀錄片Chicago 10中,導演使用了大量三維動畫來重現美國法庭審理的場面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遠沒有結束的屠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