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我一直覺得,<蟲師>真正的名字,應該叫<靈師>。因為,從開始對“蟲”的介紹,和后面對各種各樣的“蟲”的描繪,其實是在描繪各種各樣的靈體。只有少數人可以看到的靈體。
靈體... 說起來就有點嚇人,有點鬼片的感覺。其實看所有的鬼片也好,聊齋志異也好,所有的鬼,都是執著于一個未完成的情感,執著而簡單。就像'蟲"。恐怖怕人的背后,卻是一個個深深的情感,讓人為之感動。
作者是一個非常有愛的人。整個劇,營造了一種充滿著恬靜,關懷,包容的氛圍。也許,只有這種看似溫柔

已經是第3次觀看這部作品了(部分特別喜歡的篇章多看了幾遍)。
個人覺得本片適合一天看一集,效果會比連著看更好。每天晚上觀一章是最大的享受,把片尾曲也聽完,然后就可以睡覺去了。
(不過,真人版并不在我感興趣的范圍內。)
可能因為同樣涉及神話的緣故,很多人常把本片和《夏目友人帳》相提并論,但我覺得兩者并沒有多少可比性,而且從個人情感來說,我徹底地偏向了《蟲師》。至少《夏目》除了比較喜歡的幾集外,其余的我是不會大幅度去重看的(特別需要一提的是,《夏目》中我最喜歡的是小透登場的那幾集,而最受歡迎的賣腐篇章恰恰是我最不喜歡的)。
好了,來給《蟲師》的各個故事排個名(個人觀感,請勿較真)——
(明細部分非喜歡的程度,而是標題順序)
一:
1.綠之座(緑の座)
2.瞼之光(瞼の光)
3.柔軟的角(柔らかい角)
15.嘯春(春と嘯く)
20.筆之海(筆の海)
26.踏草留音(草を踏む音)
二:
4.枕小路(枕小路)
7.雨后彩虹(雨がくる虹がたつ)
12.獨眼魚(眇の魚)
17.取虛繭(虛繭取り)

喜歡她。在第一集的OP響起的時候。
看蟲師時候的感覺,就像一個人懶懶的躺在午后樹下的草坪上,微風撥動著樹葉,細碎的陽光在臉上蕩漾,于是你閉上眼睛,讓自己在草葉的吟唱中做上一個奇妙的暖暖的夢。
沒有少年熱血動畫般的情緒亢奮。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就讓你很舒服的看著。像品茶一樣慢慢的品味著。每集一個故事。每集給你個驚喜。每集送上一個關于蟲的美妙的夢境。真要贊嘆作者的想象力。
如果你喜歡蟲師。音樂必然是你愛上的她的理由之一。跟每集的故事融合的恰到好處的音樂總是讓我每每直到結束的創作人員的字幕顯示完了都不舍得停掉。就如OP《The Sore Feet Song》一樣,音樂同樣傳達了《蟲師》整個故事的精髓和基調。

幾年前被治愈系的名號吸引,下載了這部動漫,結果怎么樣看不下去。現在再看,不僅被每一集的故事吸引,也完全愛上了銀古。很欣賞蟲師反映的世界觀,沒有明顯的傳達什么好什么壞,而是用一種客觀的角度描畫事實,讓看的人自己去體會。相對而言,第一季水準更高,基本每一集都讓我淚目,沒有主角光環也沒有反轉悲劇的結局,往往讓人致郁。蟲沒有錯,人也沒有錯,他們都是為了生存,錯的也許就是時間地點運氣了。銀古不是讓人一見鐘情的類型,相反,對他的喜愛正像動畫中意境悠遠的音樂,以及仿佛水墨畫般的風景那樣日久生情。看完蟲師,就像是細細品味好茶,茶已盡,余韻猶存。

以平和的單眼看待人生的悲歡離合。冷漠,出自對萬物博大深沉的愛憐。一份暗淡的憂愁,不知到底該獻給對那和記憶一起消逝的熱誠,還是那因熱誠而不堪回憶的過去呢。

《蟲師》名冢佳織出演,遺忘的小時候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