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美國科幻大師海因萊因的代表作品——《星船傘兵》一經問世便因其“宣揚法西斯主義”遭到大量批評。而快40年后,在好萊塢頗有地位的范霍文卻將決定其電影化。保羅范霍文幼時親歷二戰,童年的經歷使他對納粹符號和強權崇拜充滿興趣,在他的諸多作品中都有過明顯的體現。這自然會招來一些評論者的批評,被扣上“宣揚納粹”的帽子,但也說明了范霍文會對這本小說的主題著迷的原因。
在不少觀眾和影評人對本片意識形態猛烈的抨擊下,這部投資高達1億美元的電影最終以票房慘敗告終

不好意思,我太老土了,2019年才來看這部電影,看完我實在太興奮了。
這要從我看耽美文學說起。
我在一開始看耽美文學的時候看了一籮筐和太空有關的小說,蟲族、指揮部、戰斗部之類的太讓人有熟悉感了。里面的很多情節似乎都能在耽美文學中找到。
比如兩對男女的情感糾葛,如果套到00~10年的耽美文學中,一定是下面這樣子:
A男原本和1號是一對,1號bitch了,和A分手,和2號在一起了。
B男追A男,一開始A男不理B男,最后1號綠了A男后,經過一系列事情,A與B在一起后,攜手抗擊蟲族,他們會成為故事的英雄

聽過了小說再來重看電影熱血依舊,老科幻高級黑洗腦效果尤勝戰狼直男。
讀了不少影評,卻沒發現范叔對原著最大的突破。其實不在于感人的四角戀情,納粹軍國主義反諷,精彩而不反胃的血腥……
而在于《她》:
坦然相對的男女戰士共浴,最高軍事長官更替,艦長英勇就義……
蟲族的母親是大腦,并不是生育工具!

其實我也不知道甘地是不是可以作為希特勒的反面,題目就那么一起~
導演真正希望大家看完之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片子其實沒幾步,大部分都在很真誠地表述自己。故意搞成雙方面都能講得通的,大概我看過的只有這部和k-pax。
而這部到底是宣揚法西斯還是諷刺軍人統治,恐怕要成為永遠的冤案了

賜予的權利沒有價值。
暴力是所有權力的來源。
能決定自己的前程,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不管怎樣,我們永遠都是朋友。
“何必在核戰爭中用刀?只需按按鈕就行了。”
“敵人如果手受傷,就按不了按鈕。”
我想當作家,當然得多管閑事。
進行模擬飛行時,老師都跟不上我。
她們總是在傷透你的心之后還想跟你做朋友。
你就這樣退出,只證明一件事——你沒資格當公民!
只有死蟲才是好蟲。
機動部隊跟艦隊一向不合。
“為何我們對蟲族的首戰會一敗涂地?”
“因為我們自以為比蟲族聰明。”

這片子第一次看覺得是荒唐喜劇,后來又不停的重新看,乖乖,越看越好看,真好像一盤怪味雞,慢慢咀嚼,味道層出不窮。
原因在于作者Robert A. Heinlein是個軍迷里的Nerd。說他是軍迷,因為他參過軍,但沒上過戰場。說他是Nerd,因為他在軍隊里做技術研發,而且還特有一套自己的理想國理論。
Starship Troopers的聯邦政府是軍國主義+民主選舉+無種族無國界的理想國大雜燴。Heinlein抱定一個犬儒工程師的態度,制定了這么一個理想國。有讀者說他宣揚好戰,但他闡明戰爭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有讀者說他宣揚法西斯,但他筆下的政府還挺民主。還有人說他照抄斯巴達,他自己說,俺是喜歡瑞士那一套制度。
他有個觀點很值得思考:都說人人平等,個個有爭取自由和幸福的權利,但這種權利到底是與生俱來的,還是憲法上的一句廢話?如果人人都要實現自己的權利,最后肯定是拳腳相加。人類歷史早就給出答案了。
所以Heinlein的結論是:權利一定是要自己爭取來的。但又不能成天搞民變兵變,所以制度一定要這樣制定:沒有給聯邦做出貢獻的人,就沒有權利

《星河戰隊》1997年,看完太興奮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