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IMDB 7.7。
其實覺得豆瓣有點過譽了,兩者平均一下會好一點。
對于Hugh Grant帶有偏見的好感讓我一直很難理性客觀的看待這個角色(所以是不是看下原著會好很多),在看到他的所作所為以后甚是失望,但又難以責備他。
就像很多同性題材的電影一樣,兩人是有不同性格和個性的。
Maurice 從小被教育的是男女之愛,可長大后卻遇到Clive ,逐漸發現自己本質上是喜歡男性的。(這里和斷背山的Ennis的童年有相似點,只是E是用反例告誡不可以那樣)原以為Maurice是很聽話、很小心謹慎的人

初戀由來不久長。
這世間美麗易碎,丑陋頑強。相愛很短,負心很長。
Maurice和Clive最終還是分開了。相比于精神世界的琴瑟相和,俗世的愛戀來得更為真切,更能溫暖一顆受傷的心。
“你若丟下我一個人,我將過著半夢半醒的人生。”Clive點燃了Maurice的夢,卻又轉身離去,留Maurice一人獨守殘夢。相愛的時候恨不能互為血肉,恨不得一夜白頭,不愛的時候一刻也不逗留。往日那個用《會飲篇》挑戰教長、向霸道的母親捍衛自己的異教徒立場、傾慕古希臘的詩意少年變成了精明的政客。他曾經說胡子是莫里斯臉上的污點,然而他最終心甘情愿地梳起背頭蓄起須,一副標準政客的妝容。人是一點點習慣曾反抗過的一切的嗎?到底要怎樣才能在遁入江湖之后而不失去一片童心呢?功名與愛情,此事古難全,說不上傳奇,但我們不幸生逢其時,無法自拔,又怎能不感傷呢?
影片中的諸多細節耐人尋味,或許有許多種解釋,但我寧愿相信Clive自始自終深深愛著Maurice。為什么得知Maurice戀愛的消息會驟然停頓呢,為什么興沖沖地去祝賀而回過頭來卻又那樣悵然若失

我真的不喜歡看那些touch my soul的電影,讓你的內心陰冷著,就像色戒一樣,你撕心裂肺的難過,在片尾曲響起的時候,你失魂落魄的坐著,卻掉不出一滴眼淚......
我又難以幸免.這部1987年的電影,比我想像中的經典雋永,讓我的感動悲哀down到骨子里.
我心里一直覺得,同性男子間的戀情,都是無比的清純唯美如同我們小時候的眼眸,閃亮著簡單清澈的光輝.1901年的劍橋校園,青蔥歲月中的兩個尤物,Maurice和Clive,在一個房間偶然初遇.他們抬起眼睛對視,初露端倪的把對方的心陷入自己的心底.
之后的鋼琴邊,愛情先滋長于Clive的心中,Clive剛和Maurice結束一個被人打斷的擁抱,Clive在弄堂拱門下叫住那個和別人嬉笑完全忘了那個擁抱的Maurice, 對他說出i luv you時,Clive絕對不會想到,日后先出手毀掉這段感情的,竟會是他自己...
Clive的表白先換來了Maurice的'rubbish'這殘酷的回應.黯然神傷的Clive喚醒了Maurice的戀情,某個夜晚,翻窗進入Clive房間的Maurice用中世紀歐洲的求愛方式,外加一個擁抱和親吻

《莫里斯》巨匠之作的同性片 所謂精神戀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