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食物治愈過吧?
隨著美食入口,之前郁結在心中的那些無助、痛苦、屈辱,通通被牙齒咀嚼摧毀,等待進入肚中一同被消化掉。情感上破碎的縫隙,被某種實體的食物所縫合,在稍縱即逝的短瞬,人們竟然迎來了一種完整感的降臨。不管是中世紀牢房里享用最后一餐的死刑犯,還是半夜加班后流連路邊攤的小職員,食物帶給人的滿足感似乎穿越了時空,從來就沒有變化過。
伊丹十三的《蒲公英》(Tampopo)講的是如何制作一碗完美拉面的故事。我很難找到語言完整描述這部電影帶來的感覺,因為它太過豐富

吃面的正確方法:
首先,先觀查整個碗,
你看到蔬菜閃耀著,
感激它的形態,品嘗它的香味,
在表面那層寶石般的光彩,是醬菜在閃耀,
接著,紫菜慢慢的下沉,而青蔥浮著
然后,視線專注在肉片上,
它們是澆頭的關鍵,但很有禮的隱藏著
先把表面處理一下
用筷子尖端輕輕的按摩肉片
使它舒展一下
記住只是用筷尖料理它
等肉片舒服完了,
然后才輕輕的夾起它,泡在碗右邊的湯里
在這里最重要的是…
向肉道歉說…
很快和你相見
最后開始吃,先吃面條
吃的時候要一直看著肉片
而且是深情的看著它

主線勵志,很日本,但有點無趣,太套路
支線反而更有意味
用吃來建立人際關系
生老病死,友情愛情親情,事業,偷騙,性覺醒,社交,職場上下級,
吃才能活下來,臨死也惦記著吃吃吃
真真的“民以食為天”啊,“飲食男女 人之大欲”,用吃來串起人間百態
飲食男女:儒家的觀點,泛指人的本性。其中飲食指食欲;男女指性欲。
轉場都很喜歡
白西服黑幫男最后中槍踉蹌演得真tm好
沒認出渡邊謙……
食色性也:用各色食品來助興,活蝦那個太神了~
社交禮儀:電影院吃膨化食品,意大利人從不安靜優雅的吃面條
認真而嚴苛的吃一碗面,簡直像宗教儀式
只有做飯才能喚醒瀕死的主婦,還給家人做了最后一餐飯
牙不好什么都吃不了,但拔牙咩意思?奇異的臭味也能吸引小護士?這算虐戀?
牡蠣少女的噴薄而出的欲望。
到死都還在跟女人講烤野豬膽的黑幫頭頭役所廣司。
乳汁算是最早的食物了吧,而且也是建立母子關系的一種方式。
虐待食物的老婦人……
把原本挺好的傳統樣式餐館改裝成了一點特點沒有的現代風格

說到美食的電影電視,你一定看過不少,周星馳的《食神》,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韓國的《小森林》,日本的《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等等,這些美食電影盡管題材各異,但大都涉及這幾個關鍵詞:輕松治愈,詼諧幽默。
皮哥今天介紹的一部美食電影有點特別,這部1985年的電影堪稱美食電影里的“上古神獸”,不同于傳統的美食電影,它給人的觀感是四個字:瞠目結舌!
這就是《蒲公英》!豆瓣評分8.5分。
電影名字看上去小清新,內容卻是異常兇猛。
只看電影簡介
春暖花開,雖無心吃喝,但對擼片兒卻興趣盎然。
今兒看了一部島國1985年的影片《蒲公英 タンポポ》,這是日本著名導演伊丹十三的早年作品,說的是一群愛管閑事兒的路人,幫助一位拉面館女老板重振家業的事兒。
故事挺簡單,沒啥跌宕起伏。但作為當年懷揣各種夢想的伊丹十三,在這片子里夾帶大量私貨,各種與主線毫不相干的橋段穿插往返在影片各處,但卻絲毫沒有影響整片的觀影體驗,反而增色不少。如果伊丹十三能再重拍此片,相信一定會拍出一部反應日本社會百態的生活流經典。
1
大師習作

蒲公英:必看!被偷換的孩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