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驚人,各種細微的表情細節在標準鏡頭下一覽無遺。觀眾也仿佛坐在這家人逼仄的屋子里,目睹生活重壓下三個人面臨的排山倒海的情緒。
有很多疑問,看到結束也沒有得到答案,但沒關系,看到最后禁不住地嚎啕大哭了一場,如果電影的目的是讓觀眾置身于角色場景里共情,那么導演做到了。
男主人公是神一般的存在,跟五大三粗的鋼鐵直男團打交道毫無違和感,又能體貼入微地照顧妻子和繼女視為己出。全劇好像只有一個壞人(尋釁滋事的白人警察丹尼)但又好像不是:為什么妻子會和前夫分開

有句話叫,我們是否需要用一個謊言來推翻另一個謊言?
本片能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就是因為美國移民局對這些被收養孩子的公民權的剝奪。片尾有這些當事人的照片。
然后我們再來看看本片主角的照片。
你非要選擇這樣一個角色才能講好這個故事嗎?亞裔移民是他媽美國公認的“模范有色人種”,平均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都遠遠超出其他人種。這些被收養的人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沒有作奸犯科,最后也落得被驅逐的下場,這才證明美國政府對待有色人種的歧視行為。結果不要

盡管劇情偏向好萊塢模式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傷,但這不影響《藍色海灣》給我帶來的那種視覺的享受與情感的共鳴。色彩是表達情緒的強有力的武器,導演對于大面積色光的運用毫不吝嗇,這也是我以后拍電影想要達到的效果。那照耀著朦朧的藍色、霧氣散漫的湖泊,媽媽與安東尼奧在水中擁抱,畫面倒轉有如身處夢境之中,配合著相當勾魂的小提琴樂,這構成了今年我看到最美的意識流鏡頭。我愛意識流,不僅是因為它美麗,更是因為它能去展現人心中那一幕幕現實中或許永遠都不會發生場景

開始看預告,以前是喜劇…
帶著歡樂的心情來的,結果,中間好幾段哭的稀里嘩啦。
因為很多來不及告別的情緒,大概是好久沒有回國,想家的情緒。對故土的追逐。還是能打動我們這些在異鄉人的情緒的…
大概最觸動我的是,男主問越南女子的爸爸,你后悔嗎?越南老頭說著,不,不后悔。當年為了增加生存幾率,他把家人安置在兩個船,最終他和小女兒順利逃難到了美國。而他的妻子,大女兒和大兒子都留在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想起之前一個朋友的故事,她告訴我她的爺爺是中國人,為了逃難,坐上了一條船

風靡耀眼!心中的那片藍色海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