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張愛玲寫的長篇小說改編,背景是舊上海,目前出現的是顧姓一家人,距推算應該是在小學四年級時看過這部電視劇,書沒看過,準備入手,現在唯一印象深刻的鏡頭是姐姐(顧曼璐)幫助姐夫(祝鴻才)QJ了妹妹(顧曼楨),姐姐冷漠的樣子與第一集為了讓家人繼續住在一個曾經包養她的人的房子里,巨大的差別,然而這也是為以后埋下了伏筆吧。
當惡霸張魯生來騷擾時,妹妹差點慘遭QJ,姐姐強悍現身,正好一位客人出現解救了一家人,然而事情平靜之后,大家回到家,沒有給姐姐一絲的安慰,盡是埋怨,都沒有想到是曼璐出賣了自己,為了大家,弟弟偉民還說了一番鄙視姐姐的話讓曼璐很是傷心,但是當得知可以繼續住在這個屋子的時候,曼璐第一時間告訴了大家,大家只記得歡呼,卻忘了這一切全是姐姐的無私付出。原來家人也會忘記感恩,理所應當的接受一個人的付出,然而家是大家的,并不是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了。看著只想哭,淚點太多了。若不是為了生計奔波誰又愿意成為萬人坑,生不逢時,若是在現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那么姐姐是備受尊敬的人呢,姐姐很偉大

可能是老了~看著沒什么感覺~后來就快進比較多了~一開始就覺得沈世鈞和顧曼楨并不配,沒有經歷什么美好也沒有什么共患難就分開了 何來信任呢?之后就是各自成家有小孩就說人到中年了。。。不喜歡沈世鈞的性格 小家子氣 優柔寡斷~有點事情就自亂陣腳 沒有魄力~還特別小心眼~~反正覺得他還沒有顧曼楨man~所以最后他們錯過也沒有什么感覺了~總算是看完了~
16歲那年,從同學的姐姐那翻出了一本已被翻爛少頭短尾的書----<張愛玲作品選集>。從《金鎖記》到《紅玫瑰與白玫瑰》、從《傾城之戀》到她的《沉香屑?第一爐香》,一個暑假就在這閑閑散散的文字中流過了。雖然每每揪心失聲的痛,但到底是個沒愛過的小孩,只是跟著憑空傷感罷了。后來,看了她的《十八春》(也謂之《半生緣》),這部長篇與她的“增一分嫌肥,減一分嫌瘦”的中篇小說比起來,似乎拖沓了些,惟一震驚的仍然是她文字中流露出的透徹和早熟。
再后來,看電影,不可收拾的喜歡起黎明。2004年,我在西雙版納,深夜一人看胡雪揚導演的同名電視劇《半生緣》。漫不經心地看。好在就算是遺漏了情節也不打緊,反正不管是曼楨還是世鈞、鴻才都早已是相識多年的舊友,不過看換一個人的角度怎樣去詮釋罷了。
直到最后一集,林心如扮演的曼楨穿著素雅的旗袍站在舊上海的街道上,望著穿梭的路人,畫外音出現,她說,十四年了,日子過得真快,對于中年人來說,即使十年八年也不過是指縫間的事,可對于年輕人來說,三年五年,也許就是一生一世……

半生緣,一爐錦灰沉淵舊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