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主要參考了張幼儀侄孫女張邦梅女士所著的《小腳和西服》。書中有大量張幼儀同張邦梅女士的個人認知及想象補充。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子善先生道:“ 《人間四月天》揚張(徐志摩第一任妻子張幼儀)捧林(林徽因)抑陸(陸小曼),雖然極盡煽情之能事,實在毫無道理。在我看來,張幼儀虛偽,林徽因矯情,只有陸小曼最真誠。 ”我以為然。
據說劇中徐林感情的過度渲染導致梁家后人不滿。無論如何,張幼儀離婚后好幾集,我邊聽邊做事,還是耐心漸失,挺沒事找事的吧

飛機失事。一顆彗星從天上隕落,一位才華橫溢的杰出詩人撒手人寰。徐志摩走完了他短暫而又傳奇的一生。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命運因徐志摩而彼此糾纏的女人,都因他的悄然離世而悲傷欲絕。她們神色悲傷而凝重,淚水無法抑制地沖破眼眶的防線,順著臉頰滑落下,悄然滴落。千百種滋味在內心翻涌,各自追憶起往事。
張幼儀凝望著自己與徐志摩的合照,淚水再一次滑落。
原配夫人——張幼儀
從你揭開我頭上的紅蓋頭起,你就是我的天,我的依靠,我的全部。你長年在外求學,我獨自守著空閨。但我能夠默默地承受,不求別的,只求能在你的身邊。所以當家里人讓我陪你外出求學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盡管我將面臨一個全然未知的世界。
然而在我歡喜地準備迎接我們的第二個孩子時,你卻狠心地把我從自己編織的美夢中叫醒。離婚,我一直逃避的事,終于還是來了。我的命運從未掌握在自己手里,你卻向一個沒有自由的人索要自由。我知道你的心不在我這兒,但我不在乎,真的不在乎。
你是我的天,我只能服從你
“念你的時光比相聚長,怨你的界限比愛短,給你的逃亡無限寬廣,直到你心慌……”
這是一首《四月天》,劉若英為《人間四月天》凝心而唱,最終卻未能入選主題曲,取而代之的是林憶蓮的一首《飛的理由》。
也許最好的終不得被發現,如那些深沉的愛,從不被察覺。
我聽聞歌聲背后隱約而現的那個女子,她站在四月滴雨的窗前,一雙波瀾不驚的眸。我看不清她的樣子,她凝望的身影在雨窗瀅瀅的水波里流動。這個女子,她叫——張幼儀。
第一次認識她是因為那些模糊的關于《人間四月天》的記憶

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講述的是徐志摩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很有可看性。二十年代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戀愛轟動一時成為社會新聞,而這位瀟灑的大詩人生命中不僅僅只有一個陸小曼,他的結發妻子張幼儀也稱得上是上海灘上第一代的職業女性,他終身愛慕的林徽音更是二、三十年代北平文化圈子里出了名的才女。徐志摩短短的三十六年生涯,總體來說,有神采飛揚的時候,也有黯然神傷的日子,他對愛情的追求貫穿其短暫的一生。應該說,編導們以徐志摩的愛情故事為題材是很有眼光的。
但是,看過這部電視劇以后,總覺得心里頭憋悶,劇情與我所掌握的史實有相當大的出入。姑且不說林徽音的整個形象定位出現了錯誤,就是一些起碼的、有明確定論的情節也是被拍得隨心所欲。難道說,編導們是本著“真實的人物,虛設的情節”這一原則來創作的嗎?我不得其解。本文試舉幾例劇情與史實相悖之處,與《人間四月天》的編導們商榷。
(一)第一集中有徐志摩在梁啟超家見到林徽音的場景。林徽音和梁思成從屋子里一起出來,徐志摩的眼神中掠過一絲悵然若失

“人間四月天”轉變觀念的一部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