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看的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劇。
與所有其他正統漢族歷史劇不同的是,這部劇完全站在了西夏的角度去講述歷史。
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寧夏有一座山,叫賀蘭山,黨項民族就居住在那里。第一次知道了李元昊、沒藏黑云和野利家族。劇里我最喜歡的就是李建群老師。
那時候的影視作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武俠和歷史都演繹得十分精彩。
演員也很有辨識度,哪怕是一些配角,觀眾也十分喜歡。每位演員詮釋人物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簡直是千人千面。
說這些,只是感嘆社會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
寧夏之旅的最后一天,我們去參觀了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西夏王陵陵區總面積50多平方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其規模與北京的明十三陵相當。根據文獻記載,昔日的王陵從南到北分布著門煩、碑亭、月城和宮城,宮城內有獻陵和塔狀陵臺等建筑。陵臺以夯土筑成,七層八角,逐層內收,每層收分處為檐木結構,并掛有瓦當、滴水和屋脊獸;夯土臺外部有砌磚包裹,陵臺外形呈塔狀。
西夏王朝從元昊建國到1227年為蒙古所滅,共傳10帝,歷時190年。若加景帝元昊追尊的其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共計12帝。但在這個陵區內只有9座王陵,分別是太祖李繼遷裕陵、太宗李德明嘉陵、景宗李元昊泰陵、毅宗李諒祚安陵、惠宗李秉常獻陵、祟宗李乾順顯陵、仁宗李仁孝壽陵、桓宗李純祐莊陵和襄宗李安全康陵。西夏王朝的最后三代皇帝因死于成吉思汗滅西夏期間,故未來得及造陵。
我們這次參觀沒有去看其中面積最大的裕陵和嘉陵,而是去看名氣最大的泰陵,因為它的主人是這個王朝的建立者。那天

本文題目的靈感來源于古龍先生的“西門吹雪or西門吹血。”由此可見,我是個對語言文字異常敏感的人,很多時候一些在旁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字眼兒卻會一下子叩響我靈魂深處的某根弦,由此觸發的裊裊余音會一直糾結著我的情懷,比如:華夏、飛天、絲路、敦煌、昆侖、賀蘭??????迫使我一有機會就要追逐著那個聲音,尋求答案。途中的每一步都包含著內斂的情愫,對生命深意的探尋,足跡遍布心靈的地圖。
今年暑假里與朋友一塊兒飛赴銀川,此行除了為一睹有“塞上江南”之美稱的寧夏風光外,其實內心還是為著一個人去的,我想當我踏上那片生他養他成就了他的基業又埋葬了他的土地后,或許我可以將他看得更清楚些。
我是個美劇迷,HBO的《都鐸王朝》拍了三季我追了三季,英王亨利八世的確是個可以讓后人盡情八卦的君主,一輩子娶了六個老婆,兩個被廢,兩個病死,兩個砍頭。其中,亨八為了與第二任皇后安妮柏林結婚不惜與羅馬教廷撕破臉皮、自立宗教門戶這段歷史最為后人津津樂道。我時常一邊看著電視一邊不屑地撇嘴,要知道近千年前

賀蘭雪:陳家林經典之作之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