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 愛情 初戀 細節 呼應 現實 回憶 你走你的路 我走我的 我們都是誰的初戀
這就是獨自在家看這部電影后的全部關鍵詞了吧。電影節奏舒緩,一貫的韓國風格,尤其是愛情片。比較喜歡導演或是編劇一些小細節的設計和呼應,還有回憶與現實的不斷對比。兩對演員,其實不太神似,但是這樣正說明了時間是打磨的利器,時間足以改變一個人在你心中的樣子。年少時是男追女,年長時是女追男;曾經的木訥害羞,現在的務實毒舌,甚至滿嘴蹦英文單詞;女主角的變化是更添成熟的美艷了,但是成年的她多穿黑色,年少時卻是紅色,彩色的,她調皮,愛逗弄男主角,同時也跟男主角一樣小心翼翼地試探初戀過得好不好。小時候她想逃離濟州島,向往首爾;離婚后她卻有了葉落歸根似的感悟,回到自己的故鄉。小小的地下室的掛著窗簾的玻璃窗,窗簾是男主角幫忙掛的;若干年后,翻修的房子,女主角的臥室,一大面墻都是可折疊推拉的玻璃窗,開窗面海,是男主角按照女生當年的夢想設計的,他又親自推開,望向窗外……
不得不承認

兩位主人公一開始沒在一起和最終沒在一起,最大的問題不同步吧。
年輕時,一個誤會,兩個未及聲言,致使失之交臂。
盡管男主后來知道女主留下了唱片和CD。
成年后,一個圓夢,一個繼續現實地生活下去,即使有兩顆迸發的心,也是未能在一起。
男主問得好,為什么要這么多年了才回來。
女主回的真,因為好奇。
女主婚姻不幸,經歷現實摧殘,欲返璞歸真,追尋最初的美好。包括以前說在濟州島建房子,房子要改成什么什么樣,房子要男主來幫忙建。如果,能把當初那個初戀一起找歸來就更好了。
不過男主卻還是選擇了繼續循著現在的軌道繼續下去,和未婚妻遠赴他鄉開始新生活。盡管在美國從頭開始的日子很艱難、盡管以后很難見到愛自己的老母親。他只是選擇了被現實繼續摧殘。純真美好是留在心中的,現實責任是要實際擔負的。
到最后,他還是把美好留給了女主。這本身也是一種美好罷。

“講了一個屌絲如何錯過女神,又如何變成高帥富又如何在與白富美結婚的前夕小小出軌的故事。”
是嘛?我以為不然。
理由一:沒有在一起。
觀影最后,我真擔心倆人因為房子走到了一起。這太符合韓劇狗血的結尾了,還好沒有在一起。勝民把cd和cd機在出國前寄回給瑞妍,正如那首雋永歌曲,“記憶的習作”你們的愛就留在記憶中就好了。當年沒有在一起,就不會有吃醋,分手,鬧別扭,現在沒有在一起就不會有,家庭,兒女,年邁的長輩。沒有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初戀。你可以去追求你的事業理想,我可以去喜歡金錢,然而,初戀還是心底美好的樣子。第一次覺得,在一起比不在一起要美好。
理由二:心的悸動
喜歡你是什么時候呢?突然闖入教室的莽撞女孩,還是公交車上的側臉剪影,同樣的回家路線,還是你竟然大膽地走到陌生的房子。
其實,我早就關注你了。你和前輩一直在一起啊,傻瓜,我是在和你打招呼啊。前輩家,你經常去嘛?如果,喜歡前輩的話,你會吃醋嘛。
好幾次心跳得快要爆炸了,你說要一起旅行的時候,你靠在我肩膀睡覺的時候,你說喜歡前輩的時候,怎么辦
有點類似九年前的《假如愛有天意》,也是其之后最好的純愛電影;故事結構都很相似,只不過把前者的母女兩代人的兩個故事變成了一對男女現實與回憶兩段展現;有關于初戀的回憶部分,有著青春的記憶與懷舊的復古風;唯一的遺憾就是結尾的現實中沒能...特別喜歡片中純美清秀甜美迷人的韓佳人隱忍內斂含蓄淡雅的表現

看到電影名的時候以為是學術的紀錄片,看了以后發現是純純的愛情片,和死黨講起這部電影的時候,想起的卻是這些個情節。
男主角要離開母親去美國工作,回家看望的時候突然發現母親老了,還穿著自己小時候嫌土不肯穿的T恤,打開一如既往塞得亂七八糟的冰箱,固執地要給他帶點吃的。他說,媽,要不然我不去了。母親故作生氣的樣子,說你說什么傻話,不要擔心我。走出門的時候看到大門被踢歪的一角,是小時候發脾氣踢壞的,現在怎么也掰不回來。然后他就一個人坐在家門口在黑夜里哭了。
女主角小時候吵著鬧著要離開家去首爾,長大了在富人區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父親卻病了。回到故鄉,家里還是父親生病前想要重建房子時拆了一半的樣子,重建是為了給女兒蓋一間大一點的房間可以放下她的鋼琴。最后女兒為父親重新建好了房子,干凈寬敞明亮,父親卻總喜歡呆在院子里,看著小池塘里女兒小時候踩出的小腳印。他笑著說,我最喜歡這里。
明明是一部講愛情的電影,我就看到這些個地方戳中淚點。

建筑學概論:看了第二遍,想了半個小時,弄清楚兩個不重要的八卦問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