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夜,畢業后第一次拿出當年瘋狂的勁頭如此認真的去品讀一部電視劇。稱之為品讀甚為夸張,那么就姑且稱之為癡迷吧。片子的故事情節不需我交代,所謂的看點網上也都搜得到,正應了那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各取其所。 不敢妄加評論,言語道斷,一說就錯。 但不能同人分享與交流,實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姑且在網上找了篇評論,權當借花獻佛。
是以為引。
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劇情就不說了,網上搜的到,說說感受。
劇中反復出現文化屬性,強勢文化,弱勢文化等詞匯。那么先說何謂文化。文化的范疇很廣,實難界定。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是狹義“文化”早期的經典界說。而一些人類學家又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 高級文化(high culture)

原著還原度很高,演技非常好
看完學到很多
大部分人都活成了葉曉明,有點小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黎明前一刻功虧一簣,也只能愿賭服輸,還有一部分人活成了劉冰功虧一簣還不服氣,心生歹念,最終身敗名裂
還有一部分人活成了肖亞文歐陽雪,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聰明,外加高人的資源和指點,成功跨越階層
能達到丁元英這種活的明白,芮小丹這種自性而為的是極少數

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是芮小丹和丁元英那個較為激情的鏡頭<捂臉>,瞬間記住了那畫面<再捂臉>,而后是關于丁元英分析王明陽的心理,似懂非懂,不過能感覺出這部電視劇的質量。這是第一次完完整整的看完這部電視劇,才知道名字是天道,書沒看,但是能看出原著對編劇的影響。
天,是圖騰,在劇中則是平凡世界。道,法也,即規律。天之道,凡人不可知,故命名神話,而劇中則是采用玄妙又樸素的方法去解釋事物變化的軌跡,這本是神的工作,卻被人窺得一二,然未得道,用丁元英的話來說,“不進不出,亦邪亦正。與基督而言我進不得窄門,與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滿紙一個‘嗔’字,藏而不露可以說是最大的保全了,奈何究竟一凡人,沒能離得了一個情字,不盡然是悲劇,芮小丹的超脫使他永遠留在丁元英心里,而對于想要參透人生的丁元英來說,無異于災難,這就是覺悟差異,一悲一喜,一著相一自在,丁元英的執與芮小丹的放便是劇中最大的文化屬性碰撞,這與王廟村那些趴到井沿上看一眼又掉下去的悲劇不同,丁元英放棄理性選擇逆天而行僅僅是為一個禮物,為所愛之人的要求

高中時,有幾個“丁元英”式的同學。他們把自己一知半解的東西掛在嘴邊,只說一半,顯得很高深的樣子,也的確迷惑了我們一票普羅大眾。后來,越來越清楚地了解了這種人的存在有個文雅的稱呼“裝逼”。
這部劇的評分真是病態的高。自己第一集還是老老實實看的,到了10集以后,完全是快進看完。臺詞之水,故事之差,演技之拙劣,真是嘆為觀止。所有的日常橋段婆婆媽媽,寒暄客套一字不落;到了重要節點卻旁白來解釋。我的天,我看書好不好。
丁元英式人物,完全是作者、導演意淫的結果

天道:大片鑒定!《自嘲》與《嘲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