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壺,賈湖骨笛,陶鷹鼎,龍山蛋殼黑陶杯,紅山玉龍,凌家灘玉版玉龜,良渚玉琮王,鑲嵌綠松石銅牌飾,殷墟嵌綠松石甲骨,后母戊鼎,婦好玉鳳,鸮(xiao,第一聲)尊,利簋(gui,第三聲),何尊,玉組佩,三星堆青銅人像,三星堆青銅神樹,太陽神鳥金箔,大克鼎,古滇國貯貝器,蓮鶴方壺,曾侯乙尊盤,越王勾踐劍,錯金銀銅版兆域圖,虎符。
千年前的工匠們都是歷史銀河里的明星,經由他們之手而后得以傳承下來的皆是寶藏啊,美得讓人窒息。

1、人頭壺:西安半坡博物館
2、賈湖骨笛:河南博物館
3、陶鷹鼎:中國國家博物館
4、蛋殼黑陶高柄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5、紅山文化C形玉龍:翁牛特旗博物館
6、玉版玉龜:故宮博物院
7、良渚玉琮王:浙江省博物館
8、鑲嵌綠松石銅牌飾:洛陽博物館
9、殷墟嵌綠松石甲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0、后母戊鼎:中國國家博物館
11、婦好玉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2、鸮尊: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
四羊方尊
13、利簋:中國國家博物館
漢像畫室—曾子孝母(山東嘉祥武梁祠博物館)

1、人頭壺(西安半坡博物館,新石器時代)
你來自泥土,投微微揚起,仿佛仰望天空。
六千年,仿佛剎那間,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
2、賈湖骨笛(河南博物院,新石器時代,九千年前)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間的,是九千年前人類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聲,那時風動,此時心動。
3、陶鷹鼎(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石器時代,六千年前)
陶,是時間的藝術,泥土太干則裂,太濕則塌,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們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涼。今天的我們總感嘆生活太快,時間不夠用時,六千年前

《人頭壺》
我們凝望著最初的凝望
感到另一顆心跨越時空
望見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剎那間
村落成了國
符號成了詩
呼喚成了歌
《賈湖骨笛》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間的
是九千年前人類的呼吸
那是文明的先聲
那時風動
此時心動
《紅山玉龍》
龍的形象
回歸到蜷體的玦
這個蜷曲
仿佛嬰兒在母體內的形象
成為幾乎最古老的器物雛形
這是個體生命被孕育的開始
也是文明被孕育的開始
有時
我們會對著光源去看玉
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樣
看它的清澈和透明
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躍起

以前并不喜歡青銅器 去博物館的時候基本上也是不怎么看 嗖的一聲從身旁溜過 但是這部片子把青銅器拍的那么生動 那么有趣 那么萌 文字那么美 解說那么棒 讓我改變了自己對青銅器的偏見 真的很好看 無論是片子還是青銅器。
嵌綠松石那個文字看了好幾遍 象形文字 指事字 會意字 形聲字 那集實在太好看了 還有那句因為刻骨 所以銘心 鸮尊那一集 貓頭鷹從高貴到不祥再到呆萌 貓頭鷹一直就是那個貓頭鷹 但是人心變了好多回了 人頭壺 我們仰望最初的凝望 陶鷹鼎 陶是時間的藝術 如何與時間融合 文字太美了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一季”曲折莫測的紀錄片片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