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也是一條河,一條流著歡樂也流著痛苦的河,一條充滿兇險而又趣味無窮的河…
——古華《芙蓉鎮》
關于"時代"的討論太多了,我只想關注"時代里的人"~
人,終其一生難免會被時代的“牢籠”所“挾制”。不論是那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時期,還是二十一世紀的“好時代”,我們都不得不在時代的洪荒里討生活。過去也好,今天,亦或者明天,人性的善與惡,人性的矛盾體,它們一直都在。
兩年前看小說的時候,它賦予我的情緒“豐富且激動”,我打心底的心疼胡玉音,同情谷燕山,痛恨李國香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先是冒出了如標題所示的想法,然后又想到一個詞,大象無形。除了思想禁錮,中國電影常被詬病的另一個地方就是形式過于單調、中正,深怕陷入“形式大于內容”的窠臼。《芙蓉鎮》在電影語言上看似中正,卻因思想上的成就,將內容以相當妥帖的形式表現出來,中正中有尖銳的意向。比如幾段意識流就安排得恰到好處,更不用說謝晉一貫拿手的影像處理了。謝晉的電影語言并非為了炫技,而是化入現實的基調,看時有嶄新的氣象,卻難得潤物細無聲。
看完電影出來時,我聽到一對戀人在背后說話

以運動開始,又以運動結尾。
以米豆腐開始,又以米豆腐結尾。
全片都貫穿一個“人”字,如何做人,如何成為人。
全片都是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簡單又不簡單。
全片都是寬恕,全片都是釋懷。
全片都是癲子,全片都不是癲子。
我們到底是要向前看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
有希望,就不是悲!

出生那年剛好是文革運動的結束。一個小孩能懂什么?對于父母輩在那個年代所經歷的人心惶惶和十年浩劫,感受度幾乎為零。即便是后來人們談到文革色變和避開政治上的敏感話題,那也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不堪回首的歲月,我們這些毛小孩子跟這場政治斗爭無啥瓜葛。
隔著歷史的墻來看那些少有的講述文革的片子,一是出于好奇,想要窺探一下那究竟是怎樣一個年代。看到一群思想“正派”的人熱情高漲地搞政治運動、開鎮上大會批斗那些被歸為思想“不正派”的分子,不免覺得好笑。那時的人拿政治面貌和思想覺悟說事,容不得思想上脫離組織,走歪門邪道,動不動就打成右派或反革命,也見不慣經濟上富足起來的地主富農,共產主義領導下的和諧社會應該是平均主義。
《芙蓉鎮》講述文革歷史的角度,非常樸實平民化。它從一個小鎮從熱鬧到彌漫緊張氣氛再到恢復往日安寧的轉變,講述了不同人物在文革前后的命運變化。運動是一件大事,小鎮居民的生活只關心溫飽和生計。對于普通百姓,運動原本是一件不實在的事情,卻在整個大運動的背景之下,被動地牽扯進來。

“活下去 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姜文被捕時的話回響在我腦海…
《芙蓉鎮》應該算是《活著》的前身了,感謝謝導能在那個年代留下這么好的作品。
小時候聽我奶奶講我太奶那時候家里就我爺爺一個兒子所以就把家里地雇人種收,結果文化大革命時期給我爺爺列為黑五類分子羈押到張官屯改造。因為時間久遠記不清是張官屯還是文官屯,估計就是現在渾南那邊吧。記憶里小時候父母吵架母親還會講我父親是五類分子,那時候也不明白什么意思。父母下鄉盤錦那么多年,后來終于回沈陽了。他倆努力奮斗從租房子住到買房子
《芙蓉鎮》劉利年領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