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為蝦米呀
《第四張畫》獲得了47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并且讓首次赴臺拍片的郝蕾收獲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在觀影之初,我一度以為這會是臺灣版的《無人知曉》,不過隨著金士杰、郝蕾、戴立忍的相繼出場,影片開始步入獨特的語境之中,讓一個發生在臺灣鄉村里的成長故事,散發出讓人陷入沉思的魔力。
《第四張畫》里,那些陪小翔一起走過小段路途的人們,讓他體會到了童年時光中缺失的片段。全片在一種哀而不傷的氛圍里,用冷峻的視角和壓抑的情緒,來講述一段關于成長的故事。夢魘般的環境和那些格格不入的成人話語,為主人公小翔營造出一個脫離了他實際年齡的似真似幻世界。
小翔并不是不快樂,只是從他眼里看到的這個世界,總是如黃昏般充滿惆悵。那件被沖進漆黑洞中的襯衣,就如他的童年,被染上了難以洗掉的污跡。在接下里的日子里,一些人的出現,短暫填補了他曾缺失的愛。他的早熟與冷靜,就是對這個世界的最大反抗。
<圖片1>
金士杰飾演的外冷內熱的校工把“堅強”傳遞給小翔,如同父親

“吃個飯 你哭什么哭!”
我就哭了…………

整個片子的人物性格刻畫也顯得薄弱,男孩朱云翔年幼,本來就沒什么性格,郝蕾飾演的母親因為戲份不多,只充當了一個說故事的角色,估計是平時小清新慣了,風塵氣不夠。作為片中的殺人犯,戴立忍演的繼父倒是比較陰沉,顯現出幾分心理變態的氣質,但總的來說還是不夠鮮明,想想吳鎮宇和黃秋生演的變態吧,一個面部特寫就能讓你不寒而栗。
《第四張畫》如果這樣下去,我會喜歡上他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