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給大涼山的孩子,一星給轉型的新東方。至于電影,味同嚼蠟。編劇講故事的能力像流水線上的裝配,一詼諧一正經的戲劇伙伴,讓沒有任何活力的固定搭配搶了本來屬于孩子們的故事線,配角設定是善良的女教師(為新東方代言)、刻薄的媽媽、古板的爸爸、彝族的爺爺奶奶全是刻板印象的拼配,對講故事一點作用都沒有,沒有戲劇沖突(村民對籃球的反對一筆帶過,沒有一絲水花,不想費一點腦細胞和心力),教練跟孩子之間就用最蒼白的語言紐帶,整個劇本就是幾場籃球賽的直播

小隊員都是自己演自己吧,演技真實加一分,球技驚人加一分,原型故事加一分。其他都是槽點,大涼山的故事男主角和他爸爸的標準普通話太讓人出戲,大涼山村民用得起智能手機吃不起饅頭,撒白灰畫線需要花三千塊而且重到拉不動太不符合常識,人物態度轉變太突然沒有很合理的解釋,太多蒼白無力的老套說教,蒙面背教練的橋段抄自06年的美國勵志電影《面對巨人》。明明很好的素材被拍成這副爛樣子也太不用心了!另外歐文惹好像王大雷

“黑鷹少年”走出大山的勇氣是夢想的執著和青春的汗水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8804.html